《先秦民歌·东门之墠》原文与赏析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先秦民歌·东门之墠》原文与赏析

东门之墠,茹藘在阪。其室则迩,其人甚远!

东门之栗,有践家室。岂不尔思,子不我即!

这是一首男女相和应答之诗。

首章与写男子对女子倾诉爱恋之情。“东门之墠,茹藘在阪”两句,是说,城东门外水塘边,塘边坡上茜草绿蔓蔓。这两句既是触物起兴,见景生情之笔,又是暗写他思恋的女子。就触物起兴来说,诗人写出了城东门外美好的景物,朱熹《诗集传》说:“门之旁有墠,墠之外有阪, 阪之上有草。”这里依山傍水,塘水清澄,碧波荡漾,绿草茵茵,生机勃勃,风景宜人,是个绝好的地方。这里之所以引起他瞩目,不独是这边风景好,而是他爱的情人所居之处。从所居之处,又暗含着他所思念的身着茜红衣裙的女子。《郑风·出其东门》有云: “出其闉阇,有女如荼。虽则如荼,匪我思且。缟衣茹藘,聊可与娱。”后两句是说,那身穿白上衣茜红下裙的姑娘,才是我喜欢的人。于此由写景物而写住处,由写住处而写人,在画意诗情,情景交融中,对他所爱的女子寄寓着无限思恋之情。可谓风物如画,情深意长。如果说前两句是在写景的同时暗寓思念之情的话,那么“其室则迩,其人甚远”两句,则是直截了当地抒发思之而未得见之苦。这两句是说,她的居室很近,她却离我很远。本来近在咫尺,如远隔天涯海角。一个“甚”字,把满腹相思之情倾吐得一泻无遗。这正是情侣之间思而未得相见的特有感受,是爱之深、思之切的真实写照。这两句虽只是平平写来,不加雕琢,却真切而强烈地抒发了相思之情,颇有动人心魄的艺术魅力,不禁使人惊绝其情真、语真,相思之苦,溢于言表。

第二章是女子应答之词。“东门之栗,有践家室”,这两句是说,城东门外栗树之下,房屋并排着咱们两家。开头也是写景起兴,暗寓女子对男子的绵绵柔情。“有践家室”与首章男女所咏“其室则迩”遥相呼应。可见她也以为“其室则迩,其人甚远”了,两个恋人的心思和感受是相同的,因为不能相见而牵肠挂肚,陷入苦苦忧思之中。至于为什么不能相见,男子没有明确表白,她也不曾吐露。或者是因为如《郑风·将仲子》中女子所倾诉“仲可怀也;父母之言,亦可畏也”,“仲可怀也;诸兄之言,亦可畏也”,“仲可怀也;人之多言,亦可畏也”,迫于舆论的压力所致?或是出于初恋者羞涩不好意思?或是因为别的什么原因?他(她)们没有明说,不便妄下结论。不管如何,想见而不能见才引起无端无绪忧思,这是显而易见的。如果说首章男子还只是客观地述说:“室迩”“人远”,以抒其思恋之情的话,那么第二章出自女方之口的述说,却有点埋怨的意味了。“岂不尔思?子不我即。”这两句的意思是说,难道我不想你吗?你为什么不到我家来!也许她埋怨得有理,因为男女恋爱,在一般情况下,男方到女方家相会者居多,男方采取主动者居多。这也许男方无此怨气,女方却有此怨气的原因吧!

她埋怨男方不到家来,直来直去,有什么说什么,毫不掩饰,不像《褰裳》中出自女子之口的 “子不我思,岂无他人”,“子不我思,岂无他士”那样大胆泼辣,性格活泼,爱逗趣的女性,而表现出她直率、质朴而又多情的性格特征。

全诗语言质朴无华,内心之情从肺腑中自然流出,给人以真切感。诗贵含蓄蕴藉,短语长情,展现丰富的内容,两章的开头两句,就具有这种特色。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