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浦锦驼鸟,人间天上稀。
山鸡羞绿水,不敢照毛衣。
唐武宗会昌年间,诗人杜牧曾任池州刺史,在这里他也留下不少诗篇。《池州送孟迟先辈》有云:“秋浦倚吴江,去楫飞青鹘,溪山好画图,洞壑深闺闼: 竹风森羽林,花坞团宫缬”。
既有大江清溪,林麓峰峦,又有洞壑芳林,花坞修竹。可知这里距李白一百年后,仍是山水如画,景色清幽的地方。在组诗的第三首中,诗人写了一种美丽的小鸟,绘出一幅乡俗画。“驼鸟”,状如吐绶鸡,翎下青黄相映若垂绶, 羽毛很美, 中矰弋则守死不动。宋人叶廷珪 《海录碎事》谓“驼鸟出秋浦”。这里“锦” 字状之。“锦”者,通称用彩色经纬丝织出各种图案花纹的丝织品。又因锦为美物,故以喻鲜美的色彩。如言 “锦笺传草春词好,银烛烧花夜枕安”(郭钰《和寄龙长史》)。次句以 “人间天上稀”径直赞其美艳绝伦。杜甫《赠花卿》诗先写乐声的悠扬美妙,高入云霄:“锦城丝管日纷纷,半入江风半入云”。接着再作渲染“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虽所咏不同,但从艺术的构架说,此诗以简驭繁,关键在首句涵溶丰富,驼鸟本就美丽,又以“锦” 字状之,因此人间天上皆难见。从歌赞的份量说,李诗的二句并不弱于杜诗的四句。
这样描写和直述后,于三四句换用比喻。“山鸡”,鸟名。形似雉。雄者全身红黄色有黑斑,尾长。雌者,黑色,微赤,尾短。今称锦鸡。传说锦鸡爱其羽毛,常照水而舞。旧题晋人张华撰 《博物志》 载:“山鸡有美毛,自爱其色,终日映水,目眩则溺死”。徐陵 《鸳鸯赋》 云:“山鸡映水那自得,孤鸾照镜不成双”。美丽的山鸡,见到“秋浦锦驼鸟”,竟羞于在清澈的水边“照水而舞”或“终日映水”! “绿”,清澈。曹植 《洛神赋》“灼若芙蕖出绿波”。这是以美比美,从而使秋浦的驼鸟更见其美了!
这类小诗,可能是诗人漫游秋浦时的即兴之作。如杜甫“竹高鸣翡翠,沙僻舞鹍鸡”;“隔巢黄鸟并,翻藻白鱼跳” (《绝句六首》 其一,其四)。以及“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 其六);“笋根雉子无人见,沙上凫雏傍母眠” (《绝句漫兴九首》 其七)。大抵都是兴之所至,顺手写出。当然也有包含着诗人情志的感发,因为并不明显,而它生动活泼,形神逼肖,如诗如画的景观,却给人以赏心悦目的审美感受。就如杜甫 《曲江二首》 其二:“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如果只看此二句,你绝不会有“以忧愤而托之行乐者也”(王嗣奭《杜臆》)的感受,而反会为它那 “缘情体物,自有天然工妙,虽巧而不见刻削之痕” (叶梦得 《石林诗话》)的自然美所陶醉。另方面,古人多认为咏物诗应重寄托。“咏物之作,在借物以寓性情。凡身世之感,君国之忧,隐然蕴于其内,斯寄托遥深,非沾沾焉咏一物矣”(沈祥龙 《论词随笔》)。不过寄托之作,虽有时较隐,但细加寻绎,还是能看出的。有的却是一目了然。如罗隐《鹭鸶》: “不要向人夸素白,也知常有羡鱼心。”因为有“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的古谚;张衡《归田赋》 又说:“徒临川以羡鱼”,故知是指想以“终南捷径”进入仕途的人,虽自命高洁,其恋官实与鹭鸶的恋鱼无异。《唐诗纪事》卷十五载: 张九龄在相位,玄宗稍怠庶政,即极言得失。李林甫常借机暗中攻击他。一次,玄宗拟加朔方节度使牛仙客实封,九龄称其不可。玄宗不悦,命高力士赐九龄一把白羽扇。九龄一面作赋献上以自解,一面写了首咏《燕》诗给李林甫。据说李见该诗的最后二句“无心与物竞,鹰隼便相猜”后,知九龄必退,恚怒稍解。这两句完全切贴燕,但需了解彼时情况,方知道此诗的寄托之意。话又说回来,李白这首咏驼鸟,却难看出寄托所在。至多不过是诗人用秋浦驼鸟的美丽,象征人的高洁,不同流俗而已。
陆游《入蜀记》 云:“李太白往来江东,此州 (池州)所赋犹多。如《秋浦歌十七首》 及……则池州之风物可见矣。然观太白此歌,高妙乃尔,……杜牧之池州诸诗,正尔观之,亦清婉可爱;若与太白诗并读,醇醨异味矣”。醇,厚酒;醨,薄酒。李白的“醇”,表现为一派天真,纯任自然,但愈咀嚼,愈觉味醇。因为它不表现在装潢上。“一曲斐然子,雕虫丧天真”(《古风五十九首·其三十五》),为如李白之“壮夫”所不为也。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