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叟黄泉里,还应酿老春。
夜台无李白②,沽酒与何人?
这是一首对友人的悼亡诗,作于上元二年李白再游宣城时。死者是一位姓纪的酿酒人,他和李白是挚友,现在不幸死去,李白感到十分悲痛,于是便写下了这首充满着友情的小诗。
诗的开头两句便已是出语不凡。诗人想象这位老友,既能在人世善酿美酒,现在到了阴界,大概一定还继续从事他的酿酒这一职业吧?一定还能源源不断地酿造出 “老春”美酒来吧。《李太白全集》 王琦注:“老春是纪叟所酿酒名。唐人名酒多带春字。”
后两句诗由于版本不同,故小有出入。王琦注本 《李太白全集》 作“夜台无晓日,沽酒与何人?”而两宋本和缪本却为“夜台无李白,沽酒与何人?”现在分而述之。若依王注本,两句则意为:“您现在身处墓穴之中,不见天日,若真的酿出美酒来,可又能卖与谁呢?”若依两宋本和缪本,两句又意为:“您身在坟茔之中,那里并无您的故交李白在,若酿成了美酒,没有我李白来品尝,又有谁来喝呢?”相较之下,两宋本和缪本比王琦本更加突出了李白和纪叟的友情,抒情手段更加婉切动人。因为前者并不曾将李白从众多的饮酒者之中特别提示出来,“何人”只是泛泛而论。而后者强调了李白自己现在还未死,还不能立时赴黄泉去喝纪叟的名酒,所以纵使有他人买去,这对纪叟来讲,也觉得十分遗憾。因为李白不仅仅是他的一个普通朋友,而且还是一位难得的酒友。他是真正识得“老春” 美酒的知音。现在李白不来,就太使纪叟伤情了。这样的描写,就把纪叟和李白之间真诚无隙的友情醒目地昭示出来了。由于以上原因,所以一般李白诗选本往往采用两宋本和缪本。《杨升庵外集》 载:“《哭宣城善酿纪叟》,予家古本作 ‘夜台无李白’,此句绝妙,不但齐一生死,又且雄视幽明矣。昧者改为 ‘夜台无晓日’,夜台自无晓日,又与下句何人字不相干,甚矣土俗不可医也。”杨升庵,即杨慎,明人,文中所谓“古本”即为宋本。他的意见是认为“夜台无李白”要比“夜台无晓日”好,好在李白把生死和幽明(阴世和人间)之间的界限打通了,这样就更有利于表现两人友情的交流。杨慎的意见是很有道理的。
这首诗在写法上的一个显著特色便是抒写情感时从对面落笔,使之与诗人的思绪遥相呼应。本来作诗之人是李白,需要抒发的情感是活着的人对逝去的人的深切悼念。但作者故意而说自己如何思念这位故友,却让黄泉中的纪叟继续酿他的酒、卖他的酒,甚至还悬想他正在等待着诗人的到来,种种笔法,令人啧啧称奇。当然,这种从对面起笔的手段首先是借助于 《诗经·魏风·陟岵》。在那首诗中,诗人不直接写征人思家,却写征人想象中的父母兄弟对他的叮嘱挂念,这种婉转的笔法比直述法更为动人。李白此诗在 《诗经》基础上又翻出一层,他竟能想象出死者在冥冥幽界中依然对他有情,这种手法不能不使读者服膺。
最后顺便谈谈李白和下层人民之间的感情。纪叟,不过是一名酿酒的老工匠,可能还兼营售酒。这样一个极其普通的下层人民,李白竟与之结下了如此深挚的友情,这在封建时代,对任何一位诗人来说都不是很容易做到的。众所周知,李白平生交游甚广,王侯、将相、朝臣、地方官吏、诗人、隐者,甚至道士和尚等,无不成为他结交赠诗的对象。但从诗中所表述的感情深度而言,很少有能及得上本诗和《赠汪伦》 及 《宿五松山下荀媪家》 三篇的。纪叟、汪伦和荀媪,都是低得不能再低的下层百姓。恰恰是在这三首诗中,李白从内心深处抒发出一片赤诚的真情。这种现象,在其他诗人笔下很少看到。自然,李白在其他一些赠送诗友的作品中,如为孟浩然、王昌龄、杜甫而作的诗中,亦不乏真情的勃郁,但和本诗所体现的那种最为纯洁、最为真挚、最为体贴的人情也有相异之处。这三首诗中所表现的情感,已经突破了阶级的界限和时代的界限,升华到人类之间最为宝贵的友情的顶峰了。这就是本诗之所以长期以来受到人民热情欢迎的根本原因。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