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枝词·杨柳青青》原文、注释、译文、赏析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竹枝词·杨柳青青

刘禹锡

【原文】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踏歌[1]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2]却有晴。

【注释】

[1]踏歌:亦作“蹋歌”。拉手而歌,以脚踏地为节拍。也指行吟,即边走边歌。

[2]晴:与“情”谐音,以“晴”寓“情”。

【作者介绍】

刘禹锡(772-842年),字梦得,洛阳人,唐代中叶的哲学家和诗人。贞元九年(793年)刘禹锡中进士,又登博学宏词科;贞元十一年(795年)吏部取士科,官授太子校书;贞元十六年(800年),为徐州掌书记;两年后调任京兆渭南主簿;贞元十九年(803年),摧升为监察御史。开成三年(838年),刘禹锡改任太子宾客,分司东都,一年后加检校礼部尚书,世称刘宾客。

刘禹锡与柳宗元交谊很深,人称“刘柳”。他又与白居易唱和甚多,并称“刘白”。

刘禹锡精于文,善于诗。刘禹锡的诗歌雄浑爽朗,语言干净明快,节奏比较和谐响亮。尤以律诗和绝句见长。有《刘梦得文集》40卷,现存30卷。另有外集10卷,为北宋时辑录,收有遗诗407首,杂文22篇。

【赏析】

刘禹锡于唐穆宗长庆二年(822年)正月至长庆四年(824年)夏在夔州任刺史,作《竹枝词》十一首,此为其中一首。

《竹枝词》是古代四川东部的一种民歌,人们边舞边唱,用鼓和短笛伴奏。赛歌时,谁唱得最多,谁就是优胜者。刘禹锡非常喜爱这种民歌,他采用了当地民歌的曲谱,制成新的《竹枝词》,体裁和七言绝句一样,描写当地山水风俗和男女爱情,富于生活气息。在写作上,多用白描手法,少用典故,语言清新活泼,生动流畅,民歌气息浓厚。

这是一首描写青年男女爱情的诗歌。它描写了一个初恋的少女在杨柳青青、江平如镜的清丽的春日里,听到情郎的歌声所产生的内心活动。

首句“杨柳青青江水平”,描写少女眼前所见景物,用的是起兴手法。这一句描写的春江杨柳,最容易引起人的情思,于是很自然地引出了第二句:“闻郎江上唱歌声。”这一句是叙事,写这位少女在听到情郎的歌声时起伏难平的心潮。最后两句:“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是两个巧妙的隐喻,用的是语意双关的手法,既写了江上阵雨天气,又把这个少女的迷惑、眷恋和希望一系列的心理活动巧妙地描绘出来。这两句一直成为后世人们所喜爱和引用的佳句。

此诗以多变的春日天气来造成双关,以“晴”寓“情”,具有含蓄之美,十分贴切自然地表现了女子那种含羞不露的内在感情。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