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将莫邪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题 解】

《干将莫邪》选自《搜神记》(卷十一),题目为编者所加,中华书局《中国古典文学丛书》中题之为“三王墓”。故事描写了干将为楚王铸剑而被杀,其子赤最终替父报仇,表现了人民对统治者暴行的仇恨和英雄们坚毅顽强的斗争意志。鲁迅《故事新编》中的《铸剑》就是根据这个故事所写的。

【注释翻译】

鉴赏分析

本文是《搜神记》中最广为传诵的名篇之一,所歌颂的是誓死报仇雪恨的反抗精神和见义勇为、自我牺牲的豪侠气概,这些主要体现在小说着力刻画的两个人物身上。

一是“赤”。他未出生时,父亲干将就被楚王杀害,他带着复仇的使命来到人间,等他长大后,知道真相的他复仇意识开始觉醒,他日夜想着要报父仇;后由于楚王悬赏捉拿他,他入山行歌,并因报仇无门而长歌当哭,这些都表现了他报仇雪恨的执著;当山中行客提出要他交出头和剑替他报仇时,他毫不迟疑,甚至说“太好了”,立即自刎。这些都充分体现了他不取暴君之头死不瞑目的决心。对他的形象的刻画,也深刻地表现了在暴君统治下人民要反抗的决心。

二是“山中行客”。他在赤处于危难境地的时候出现,路见不平,慷慨相助。从他与赤的对话中不难看出,他早已关注赤为父报仇这一正义之举,并已设计出代赤报仇的计谋。得到赤的头和剑以后,报仇的计划一步步实现,直到“王头随堕汤中”,读者不能不叹服他的智慧和果敢。而“客亦自拟己头”,竟以死来回报赤的信任,兑现了“不负汝”的诺言。这正是司马迁在《太史公自序》中所称道的“救人于厄,赈人不赡”,“不既信、不背言”的具有仁肝义胆的游侠形象。在那个时代,由于剥削阶级的残酷统治,这种见义勇为、济善惩恶的豪侠气概一直受到人民的赞颂。

这篇小说篇幅虽短,情节却富于变化,结构也相当完整。作者想象丰富,采用夸张的、超现实的表现方法,刻画人物性格。本文在人物形象中寄寓了对崇高美的追求,充满浪漫主义色彩,故事的结尾又带有幽默感,是我国古代小说形成初期的优秀作品。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