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出自蓟北门行》原文、注释、译文、赏析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代出自蓟[1]北门行

鲍照

【原文】

羽檄起边亭,烽火入咸阳[2]。

征师屯广武,分兵救朔方[3]。

严秋筋竿劲,虏阵精且强[4]。

天子按剑怒,使者遥相望[5]。

雁行缘石径,鱼贯度飞梁[6]。

箫鼓流汉思,旌甲被胡霜[7]。

疾风冲塞起,沙砾自飘扬。

马毛缩如蝟,角弓不可张[8]。

时危见臣节,世乱识忠良。

投躯报明主,身死为国殇[9]。

【注释】

[1]蓟(jì):古代燕国京都,在今北京市西南。

[2]羽檄:古代的紧急军事公文。边亭:边境上的瞭望哨。烽火:边防告警的烟火,古代边防发现敌情,便在高台上燃起烽火报警。咸阳:城名,秦曾建都于此,借指京城。

[3]征师:征发的部队。屯:驻兵防守。广武:地名,今山西代县西。朔方:汉郡名,在今内蒙古自治区河套西北部及后套地区。

[4]严秋:肃杀的秋天。这句的意思是弓弦与箭杆都因深秋的干燥变得强劲有力。虏阵:指敌方的阵容。虏,古代对北方入侵民族的恶称。

[5]使者遥相望:意思是军情紧急,使者奔走于路,络绎不绝,遥相望见。

[6]雁行:排列整齐而有次序,像大雁的行列一样。缘:沿着。鱼贯:游鱼先后接续。飞梁:凌空飞架的桥梁。

[7]萧鼓:两种乐器,此指军乐。流汉思:流露出对家国的思念。旌甲:旗帜、盔甲。

[8]蝟(Wèi):刺猬。角弓:以牛角做的硬弓。

[9]投躯:舍身;献身。国殇(shāng):为国牺牲的人。

【赏析】

《代出自蓟北门行》是乐府旧题,属杂曲歌辞。此诗通过边庭紧急战事和边境恶劣环境的渲染,突出表现了壮士从军卫国、英勇赴难的壮志和激情。在表现壮士赴敌投躯的忠良气节时,穿插胡地风物奇观的描写,是南北朝时期罕见的接触边塞生活的名篇。

此诗在思想与艺术上能达到较完美的统一,是由于紧凑曲折的情节,不断变化的画面和鲜明突出的形象在诗里得到了有机的结合。其中紧凑的情节更起了重要作用。诗由边亭告警,征骑分兵,加强防卫,进而写到虏阵精强,天子按剑,使者促战。然后着重写了汉军壮伟场面和战地自然风光。最后以壮士捐躯、死为国殇的高潮作结。诗人无暇一唱三叹,他不断地变换角度,造成情节的跳跃。诗人不仅写到我方也写到敌方,不仅写到边疆也写到朝廷,不仅写到气候风物也写到将士的心理活动,画面不断地移动着,读来颇有目不暇接之感。

这首诗没有南朝诗歌绮靡柔丽的作风,音节之高亢,气势之凌厉,风力之遒劲刚健,颇能见出建安时期的风格,在南朝实在是难得的佳作。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