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飞来峰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题 解】

这首诗作于皇祐二年(1050)王安石任浙江堇县知县期满,回乡途经杭州时。诗人登山上塔,居高临下,不禁豪情满怀,脱口成诗,抒发了自己高瞻远瞩的胸怀以及远大的政治抱负。王安石到堇县就职后进行了一些改革,具有积极的实干精神,受到了百姓的欢迎,却遭到守旧官吏们的阻挠反对。但此时王安石不畏人言,敢于面对现实。《登飞来峰》就抒发了这种豪情。

【注释翻译】

鉴赏分析

这首七言绝句,作者借登高远瞩观景,含蓄而又深刻地抒写了自己对前途充满信心的豪情和不畏艰难、立志改革的政治抱负。

诗的首句极写飞来峰之高险。“飞来”二字见其神奇,“千寻塔”见其高耸入云。第二句紧承首句写听说在此峰上,只要听到雄鸡一声啼鸣,就可见那一轮红日喷薄而出的壮观景象。此处借用唐代诗人孟浩然“鸡鸣见日出”的诗句虚写一笔,任凭人们去想象早已存于诗人胸中的情景。登上山峰与塔顶,极目远眺,无限风光尽收眼底,国事、天下事奔涌心头。作者不禁即景抒情,引发了“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的豪情壮志。诗人李白在受人谗言、陷害之时,悲愤地吟出“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用“浮云”、“蔽日”来比喻奸佞小人当道,君主无能。王安石却将传统题材翻出新意,以“不畏”写出其立志改革的锐气和必胜的信念,以“只缘身在最高层”表明其胸怀的大志。这两句诗富含哲理,给人以启迪:人只要志存高远,就能超越世间一切大大小小的荣辱得失,锐意进取,必将有所作为。

这是一首宋代说理诗中的代表作,做到了“景入理势”,即把道理与景物、情事融合得天衣无缝,哲理是从具体的情境中自然提炼出来的,同时又用形象生动的语言加以表达。简而言之,即哲理的诗化,诗化的哲理。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