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永遇乐》翻译|原文|赏析|评点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诗词鉴赏《李清照·永遇乐》

李清照

落日熔金,暮云合璧,人在何处?染柳烟浓,吹梅笛怨,春意知几许?元宵佳节,融和天气,次第岂无风雨。来相召,香车宝马,谢他酒朋诗侣。

中州盛日,闺门多暇,记得偏重三五。铺翠冠儿,捻金雪柳,簇带争济楚。如今憔悴,风鬟霜鬓,怕见夜间出去。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

【鉴赏】 这首词是作者晚年寓居杭州时所作。此时宋、金两国已经议和,南宋的首都临安也渐渐繁荣起来。但词人国破家亡、流离失所的痛楚并未稍减,所以后期词中常常流露出去国怀乡、思念亡人的落寞心情。

词的上阕浓墨重彩描写元宵灯节的景色。“落日熔金,暮云合璧,人在何处?” 夕阳如熔化了的金子,光华灿烂; 暮云如无缝的璧玉,色彩极其艳丽耀目。这美丽的黄昏时分,正是离人归来时,可是我等待的人在哪里呢?“每逢佳节倍思亲”,词人又是孀居独处,怎不怀念死去的丈夫呢? “染柳烟浓,吹梅笛怨,春意知几许?” 但见眼前绿柳如烟,朦朦胧胧,平添了许多春意; 然而盛开的春梅却使词人想起了 《小梅花》 的哀怨笛音。“元宵佳节,融和天气,次第岂无风雨。” 虽然元宵天气尚好,但谁敢说不会风云突变呢?这句话看似突兀,实则是有感而发。靖康之难,丈夫病故,不都是事先难料的吗?“来相召,香车宝马,谢他酒朋诗侣。” 在这样的心境之下,尽管酒朋诗友们以香车宝马邀她出去赏灯散心,她都谢绝了。上阕以乐境写悲情。

下阕交代谢绝的原因: “中州盛日,闺门多暇,记得偏重三五。铺翠冠儿,捻金雪柳,簇带争济楚。如今憔悴,风鬟霜鬓,怕见夜间出去。” 虽然谢绝朋友的邀请,但词人的心情却难以平静,她回想起汴京昌盛时节,姑娘们都爱看元宵灯会,那时她与女伴们插金戴翠,装扮得整整齐齐,游得何等尽兴,如今风烛残年,面容憔悴,头发花白,鬟髻蓬松,害怕在这繁华之夜出去让人见笑。词人通过今昔对比抒发了盛景不再、往事难追的感伤情怀。“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 还不如呆在家里,透过窗帘听他人的欢声笑语。这一句以他人之乐写自己之苦,虽是寻常话语,娓娓道来,却有说不尽的情怀,蕴涵的况味: “只恐双溪舴艨舟,载不动许多愁”。

全词通过今昔对比,既是对个人遭遇的感伤,也是对国家盛衰的慨叹,把作者饱经沧桑后的敏感、孤独、自悲、哀怨等种种心态尽现笔端。既有国破家亡、流离失所的处境,也有人乐我悲、老无所归的心境,更有词人经过人生的悲欢离合之后渐趋于平静的无奈心境,一层层细腻地展示出来。出语清淡,用情极苦。

此词在艺术上已经炉火纯青,词风清丽隽永。词人的情绪十分含蓄温婉,通过个人身世际遇的抒写,表现了国家沦丧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和长久的精神创伤,十分感人。刘辰翁说:“余自辛亥(1275)上元诵李易安《永遇乐》,为之涕下。今三年矣,每闻此词,辄不自堪”(《永遇乐·璧月初晴》)。可见这首词蕴涵的爱国精神感人之深,影响之大。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