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隐《柳二首(其一)》古诗赏析与原文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罗隐

灞上晴来送别频,相偎相依不胜春。

自家飞絮犹无定,争解垂丝绊路人。

在中国古典文学中,“柳”这一意象总是与送别联系在一起的。因为柳与留字偕音,折柳送别,有依依不舍之意。自《诗经》“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之后,历代文人以柳咏别者不断。再者,在古典诗歌中,柳还常被当作另一形象来歌咏,即将柳比作妓女歌女,如白居易《别柳枝》“两枝杨柳小楼中”。而韦应物《章台柳》“莫攀我,攀我太心偏。我是曲江临池柳,这人折来那人攀,恩爱一时间”就更是为人所熟知的了。罗隐的这首《柳》,是将送别和妓女两种意象有机地统一起来,构成一种新的歌境界。

头两句写送别。灞上,在长安城东,当时人多在此送别。一见“灞上”,人们也就自然想到了“别”。头一句是写人事活动,而“送别”中自含“柳”意,故第二句是虚实双承。“相偎相依”,明写情人临别时相亲相偎,依依不舍的情态,而“不胜春”三字又点明这是在咏柳。浓春熏风中,柳丝娇弱无力,垂枝相牵相挨,姿态袅娜,风情无限。后两句承“别”意而作转折性描写。春天里,柳花点点,随风轻飏,忽东忽西,飘浮无主。这种意象很容易使我们把它与妓女的形象联系在一起。对此情景,再回想上面的“相偎相依”,作者不无感慨的问道:“争解垂丝绊路人”?争解,是怎知的意思。这一问,颇耐人寻味,但含意亦颇难索。是同情?是讽刺?是讽刺它的水性杨花、风流轻浮,只知逢场作戏,根本就不知道真正的情爱呢?还是同情她的自身难主,身世无托而不得不佯随人意?或者两者兼而有之?读者自可慢慢体会。

这是一首咏物诗,其特点是用拟人化的手法,亦物亦人,难分其是以人咏物还是以物咏人,喻体、本体交融成一体。能抓住柳的柳丝、柳花两方面的特点,进行综合描写,反映出妓女的复杂的生活心态,具有一定的典型意义。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