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木出海外
(《效古》之六)
若木出海外,本自丹水阴。
群帝共上下,鸾鸟相追寻。
千龄犹旦夕,万世更浮沉。
岂与异乡士,瑜瑕论浅深。
诗贵含蓄,而运用比兴、象征性的艺术手法,则可以使诗歌含蓄隽永,余味无穷。
这首诗是《效古》十五首的第六首。诗人正是以若木超凡绝俗的品格,比喻品行高洁,目光远大的人是不会受小人蒙蔽的。
首二句介绍若木的生长之地,洁净高雅,不同寻常: “若木出海外,本自丹水阴。”“若木”,是神话传说中的神木,长在日入处,这里喻品行高尚之人, “折若木以拂日兮,聊逍遥以相羊”。(屈原《离骚》)“丹水”,神话传说中的水名,乃洁净高雅之地。据《山海经·南山经》载: “丹穴之山,其上多金玉,丹水出焉,而南流注于渤海。”这里写若木的生长之地洁净高雅,正是为了写若木超凡脱俗的品格。二句写得平稳自然,但若木的形象却清晰地呈现在读者的眼前。正所谓不由作意,而气格自高。
三、四句是对若木的高洁品格作进一步的渲染。但诗人并没有正面刻画,而是采用侧面烘托的艺术手法来表现的。品格美是一种内在的美,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如果从正面去写,就使人感到空洞、苍白、乏味。而用侧面烘托的手法,则可以调动读者的想象力,去扩大美的内涵,取得特殊的艺术效果。试想,连天上的诸神和品格高洁、独立不群的鸾鸟都对它仰慕不已,那么它品格的高洁就可想而知了。
五、六句写若木的寿命长。 世人的千年万载,对于若木来说,只不过是旦夕之间罢了,因而世俗万物的寿命与若木相比,真是不可同日而语。这就使诗意又有了新的开拓。若木不仅生长的环境洁净高雅,而且内在的素质——生命力也远远超出世俗万物之上。经过层层渲染,步步蓄势,最终把若木超凡绝俗的品格突现在读者面前,与世俗万物的污秽卑琐形成强烈的对比。
这样一来,就自然而然地得出了结论: “岂与异乡士,瑜瑕论浅深。”全诗止此,主旨已毕现,虽然没有一句涉及讽谏,但讽谏之意却自出。这里的“异乡士”,是指刘景素身边的小人。诗人希望刘景素能象若木那样,志气高尚,目光远大,不要被左右的小人所蒙蔽,走上邪路。
这首诗通篇用比,含蓄蕴藉,极得香草美人之意。诗人紧紧抓住讽谏的主旨,写得严整紧凑。作为一个僚属,他对刘景素的不轨举动,不能不极力劝谏,但又不能直言不讳。因此,采用比兴、象征的艺术手法,则可以收到特殊的效果。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