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史》的主要内容,《牡丹史》导读
《牡丹史》,又名《亳州牡丹史》,属植物学著作。明薛凤翔撰,万历年间出版,《四库全书总目》 “谱录类”存目。《古今图书集成·草木典》“牡丹部”载有薛凤翔《牡丹八书》、《亳州牡丹表》、《亳州牡丹史》三书,其实都是该书的组成部分,而且有一部分内容没有收入,这三本书可能单行,因而迷其所本。现存最早版本,是南京图书馆所藏该书的万历刻本,似是原刻。另外,1983年安徽人民出版社出版了李冬生据手抄本加以点注的 《牡丹史》4卷。
薛凤翔,字公仪,安徽亳州人。生卒年不详,万历时由例贡仕至鸿胪寺少卿。祖父和父亲都是当时名士,分别在亳县城郊筑有“常乐园”、“南园”,博访名种,广植牡丹。据说亳州牡丹是从薛氏“常乐园”发展起来的。薛凤翔英年退隐,葺先人之旧庐,继承遗业,以莳花学圃自娱,“栽花万万本,而牡丹为最盛”,他对牡丹“培之最良,而嗜之亦最笃”。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加之牡丹自唐代被誉为国色天香,身价百倍。后来栽培中心由长安东移洛阳,继而由陈州、天彭取而代之,至明时栽培中心已转移到了亳州。当时亳州四郊私人园圃多达20余所,每至暮春,名园古刹,灿然若锦,又为薛凤翔观察研究牡丹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正是在这种背景下,薛凤翔撰写了 《牡丹史》4卷。
《牡丹史》4卷,仿史书体例,分为纪、表、书、传、外传、别传、花考、神异、方术、艺文等目,书前有袁中道、邓汝昌、李胤华序各1篇。
《牡丹史》 的主要内容是: 记录了当时亳州牡丹267个品种,分成神品、名品、灵品、逸品、能品、具品六类,并为150多个品种立传,描绘其形色;记亳州名园15个;总结了牡丹栽培和管理技术,包括种、栽、分、接、浇、养、医、忌8个方面;考证了有关牡丹的轶闻掌故; 汇集了唐宋文人的关于牡丹的诗词歌赋。
《牡丹史》是一部内容相当丰富、颇有影响的牡丹专著,其中“表”、“书”、“传”是全书的精华部分,而且具有一定的文学性和艺术性。尤其是作者对150多个品种的性状和颜色进行了细致而形象的描述,非常引人入胜,真是“每一展阅,不绘而色态宛然,不圃而品伦错植,虽赤暑严霜,群芳凋后,亦复香气袭人,不春而春也”。可见作者描摹状写的功力。“八书”更是作者关于牡丹栽培管理技术的经验总结,至今仍不失它的参考价值。由于作者和时代的局限性,书中仍有一些荒诞不经的传说和蔑视劳动人民的思想情绪。纵观全书,无论是从资料价值来看,还是就对今天牡丹栽培的参考意义而言,《牡丹史》仍是一部有价值的著作。
参考文献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