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律》的主要内容,《词律》导读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词律》的主要内容,《词律》导读

《词律》是一部词谱。清代万树编于康熙二十六年(1687),共20卷。有吴兴祚和严绳孙的序。由于编者当时 “漂泊向天涯海角”,行箧之中书籍无多。所以疏于考证,书中脱漏错误较多。在 “自序”和 “凡例”中有所说明。嘉庆、道光年间,王敬之、戈载曾议汇辑增订,未果。咸丰十年 (1860),杜文澜见戈载 《七家词选》、王敬之 《词律》旧本均有校正 《词律》之处,于是作 《词律校勘》2册,刊刻单行。后来,恩竹樵又与之讨论,把《词律》的错误脱落之处分别注于本调之下,就原书重刊,是为恩、杜合刻本。同治十二年(1873)徐诚庵作《词律拾遗》8卷,其中1-6卷为补调补体,7-8卷为订正原书之补注。但是书刊而未行。杜文澜将其后2卷分注于《词律》本调之下,注明《拾遗》所云,前6卷附于《词律》。并有《词律补遗》1卷。《词律》有清刻本,1957年8月,中华书局用 《四部备要》据恩、杜合刻本排校纸型重印。全书4册,395000字。

万树(约1625—1688),字红友,一字花农,号山翁,又号山农。江苏宜兴人。清代文学家、戏曲家。顺治年间曾以国子监生游学北京,未得官而归。康熙二十一年(1682)为两广总督吴兴祚的幕僚,掌奏议。后辞吴归乡,死于舟中。除《词律》外,尚作杂剧、传奇20多种,仅存3种,合刻为《拥双艳三种曲》。诗文集也已失传,仅存《璇玑碎锦》、《香胆词》。

《词律》收唐、宋、金、元词660调,1180余体。校定平仄音韵,句法异同,订正前讹,发明新旨,确定规格。有不少研究唐宋词声律的心得见解。《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称:“是编纠正《啸余谱》及《填词图谱》之误,以及诸家词集之舛异。”比如自 《草堂诗余》以小令、中调、长调分别列目,旧谱一般因之。以58字以内为小令,59—90字为中调,91—240字为长调。一调之中,长短不同,定为“又一体”。然而,“若以少一字为短,多一字为长,必无是理”。比如《七娘子》,有58字体,60字体,分别列入小令和中调则欠妥。《词律》只列诸调不分三等之名。一字一句,皆取唐、宋、金、元名作排比而求其律。作者在《自序》中说:“志在明腔正格”。

《词律》是中国词史上以个人力量完成的较完备的一部词谱。吴兴祚在“序”中说:“万氏《词律》一书,所以发愤而作也。《词律》之作,盖以有明以来,词学失传,举世奉《啸余图谱》为准绳,但取其便乎吻而不知其戾乎古。”在这种情况下,《词律》之作使“律严而词之道尊矣”。严绳孙在“序”中说:“比年词学,以文则竹垞之《词综》,以格则红友之《词律》,窃喜二书出而后学者可以为词,虽起宋诸家而质之,亦无间然矣。”唐圭璋、潘君昭在《历代词学研究述略》中指出:万树《词律》“在张綖的基础上,用精密的科学方法,归纳出唐宋以来各个词调的体式”。这些论述都说明了 《词律》在词的创作方面巨大而深远的意义。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