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文气象杂占》的主要内容,《天文气象杂占》导读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天文气象杂占》的主要内容,《天文气象杂占》导读

SUNDRY PROGNOSTICATIONS FOR THE ASTRONOMICAL ANDMETEOROLOGICAL APPEARENCES

《天文气象杂占》是中国古代天文气象著作,撰人和著作年代均不明,据席泽宗考证,认为出自战国时楚人之手,成书年代的上限在晋亡(前369)和越亡(前345)两个年代之间或稍后。1973年出土于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该墓封于公元前168年。原件已残,无标题,以上图下文形式绘写于帛上,由马王堆汉墓帛书整理小组根据内容定名。全书内容曾在《中国文物》上印影刊出,并附有现代字体的译文。

原件共有图250幅左右,内容包括:云、气、日晕、月晕、月掩星、彗星、恒星等。全长150厘米,从上到下分为6列。云排在第1、2列开头;晕从第3列中部起,一直到第5列,大多是画有太阳或月亮,而在旁加上圆圈和各种线条,其中第3、4列严重残缺;蜃气排在第2列末尾;虹排在第6列开头;月掩星排在第2列;恒星有2条,一条是天蝎座,一条是北斗七星,排在第6列。位于天蝎和北斗七星之间,有29幅彗星图,是250幅帛画中排得最整齐的部分,它们是各种形状的彗星,有1尾和多尾结构,有各种弯曲程度的彗尾,彗尾的射线结构等。有的还绘出了各种形状的彗头,表明当时已观察到彗核结构。图下的文字首先说明彗星的名称,接着是简短的占文,其中一些名称是和古代的“妖星”名称相同的。

本书最有价值的部分是彗星部分,这是世界上最早的彗星图谱。席泽宗曾以墨线绘彗星图,发表于《文物》1978年第一期及《科技史文集》第一辑(1978)上,并且把帛书中的彗星图和现代天文学的彗星形态进行了比较研究。

参考文献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