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鸣凤记》作品简析与读后感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鸣凤记》作品简析与读后感

明代传奇。传为王世贞或其门人所作(因王曾受严嵩迫害,故作此剧)。王世贞字元美,号凤洲,江苏太仓人。而成书约在《鸣凤记》后40年的吕天成《曲品》则把该剧列为无名氏作品,可见此剧作者当时已不可考。剧情是:嘉靖时权臣严嵩杀害力主收复河套的夏言、曾铣。杨继盛上书弹劾严嵩“五奸十大罪”,也惨遭杀戳。董传策、吴时中、张鹤楼3人又联名劾奏严嵩,被发配充军。郭希颜以“不剪奸雄死不休”的决心,向朝廷极谏,又遭毒手。最后,邹时龙、孙丕扬、林润等人经种种曲折,终于斗倒严嵩。剧中把前仆后继斗严嵩的十大臣称为“双忠八义”,称颂他们是“朝阳丹凤一齐鸣”,“忠义贤良可庆”。该剧作于严嵩倒台不久,戏剧作品及时反映当代重大政治斗争,在中国文学史上,《鸣凤记》可说是开风气之先,对后世《清忠谱》和《桃花扇》等剧的创作有明显的影响。剧本中忠与奸斗争的描写,对于认识封建专制政治的腐朽和残酷,有积极的意义。《鸣凤记》有些地方写得相当精彩。《严嵩庆寿》一出刻画严嵩走狗赵文华趋炎附势、阿谀奉迎、可谓抉入骨髓。《灯前修本》一出写杨继盛受拶刑后,“我只是一心要展擎天手,管不得十指淋漓血染章。还思想,只须这泪痕血迹,感动君王。”读来感人至深。剧本打破了传奇以写生、旦悲欢离合为主的风气,在形式上也有所突破。剧本的缺点是对人物的刻画比较粗疏,树得起来的人物不多。《鸣凤记》一问世即风靡全国,各地争相演出。其中一些折子戏,至今仍是昆曲中的传统剧目。

《鸣凤记》有《六十种曲》等刊本。解放后较流行的是中山大学中文系的校点本,中华书局1959年版。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