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多芬传》作品简析与读后感
法国著名文学家罗曼·罗兰著过《米开朗琪罗传》、《托尔斯泰传》、《甘地传》等,1903年发表的《贝多芬传》是其“名人传系列”的第一部。此书引起当时公众广泛注意。1978年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了傅雷的《贝多芬传》中译本。1770年,路德维希·范·贝多芬出生于德国波恩一个贫穷的家庭,从4岁起,就被男高音歌手的父亲钉在羽管键琴前学习音乐,11岁加入戏院乐队。少年的贝多芬便开始以取得酬金的演出,教人音乐为家庭经济问题奔波。1796年起,疾病使他听力渐衰,终至失聪。这对于音乐家来说,是可怕的遭遇,但其绝大部分音乐作品却是在其失聪后,身心受到痛苦折磨情况下创作的,在《悲怆奏鸣曲》、《幻想奏鸣曲》等作品中,可见其悲剧式的愁苦。面临经济的困窘,爱侄的堕落,世界不给他欢乐,他却创造了欢乐给予世界,《第二交响曲》表达了他渴望希望和爱情的心愿。《第九交响曲》,原题《以欢乐颂的合唱为结局的交响曲》,以引进极富激情的合唱的大胆创造,了却了贝多芬抒发欢乐之美的艺术追求。法国资产阶级革命,使渴求自由、独立的音乐家写下《英雄交响曲》献给拿破仑·波拿巴,当他得悉波拿巴称帝后,愤怒地撕去了题献词句,换上“纪念一个伟大的遗迹”的话。宗教、政府、贵族不能使贝多芬屈膝,他以不可驯服的倔强对待人生。他与歌德同行,途遇王室皇族,歌德站在路旁深深地弯腰,脱帽致意,他却按了一下帽子,背着手往人丛中走去。罗曼·罗兰一面把贝多芬比作普罗米修斯,给人类创造了艺术文明,一面高度评价贝多芬:“没有伟大的品格,就没有伟大的人,甚至没有伟大的艺术家”。1827年,伟大的音乐天才“在大风雨中,大风雪中,一声响雷中,咽了最后一口气。一只陌生的手替他阖上了眼睛。”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