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正治国》简析|导读|概况|介绍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以正治国》简介|介绍|概况

散文篇名。选自《老子》第五十七章。以首句名篇。今人高亨《老子注译》说:“这一章是老子的军事论兼政治论。老子生在诸侯兼并、战争频繁的春秋末期,他认为从事政治有两个目的,首先要保卫本国,其次要统一天下。国家政治不好,战争失败,就不能自存,所以主张‘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但是要想统一天下,则非实行无为政治不可。所以说:‘以无事取天下’。接着他指出:有为的政治都是乱的因素,无为的政治才是治的根本。其实这是不切实际的幻想。”今人林语堂《老子的智慧》说,此章是说“民干政的危险。主要的原因,便是人们知识的增长,把混乱带进了世界”,于是怒斥“人性堕落”和“狡猾、伪善的滋长”。今人胡寄窗《中国经济思想史》说:“《老子》的作者把工艺技巧认定为社会祸乱的原因,认为‘民多利器,国家滋昏;人多技巧,奇物滋起’。他们要求废除工艺技巧,甚至认为盗贼之产生也是由于工艺技巧的关系。他们说:‘绝巧弃利,盗贼无有’,又说:‘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可见他们对工艺技巧的深恶痛绝。坚决反对工艺技巧是道家经济思想的特点。陈鼓应《老子注译及评价》说:“‘天下多忌讳,而民弥贫……法令滋彰,盗贼多有。’从这里,不仅可以看到老子对于一切刑政的非议,也可体会出老子所生存的时代,战乱及权力横暴的地步。可见老子提倡‘无为’并非无的放矢。威廉詹姆士说:‘自以为有资格对别人的理想武断,正是大多数人间不平等与残暴的根由。’为政者常自以为是社会中的特殊角色,而依一己的心意擅自厘定出种种标准,肆意作为,强意推行。老子的不干涉主义与放任思想是在这种情境中产生,当时‘无为’思想的提出,一方面要消除统治集团的强制性,另方面激励人民的自发性。”此章是老子对“无为”(即不做违背自然规律之事)的政治社会观点的概括。在文治方面,他提出要以清静之道治国;在武功方面,他主张要以诡奇之法用兵,总之治理天下的原则应是:不违背规律,不搅扰人民。全文论点明确,层次清晰,语句短促有力,整饬之中富于跌荡之美,读来音韵谐美。虽然,老子的“无为”主张在当时是不切实际的幻想,至于“忌讳”、“利器”、“伎巧”、“奇物”、“法令”是导致人民贫困、社会混乱的根源这一提法更是荒谬的,但文中亦不乏可取之处,如“以正治国,以奇用兵”,在今日仍具有借鉴意义。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