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尊处优者,终将被淘汰
原典
江南朝士,因晋中兴,南渡江,卒为羁旅,至今八九世,未有力田,悉资俸禄而食耳。假令有者,皆信僮仆为之,未尝目观起一坺土,耘一株苗;不知几月当下,几月当收,安识世间余务乎?故治官则不了,营家则不办,皆优闲之过也。
译释
这些官员从来没有人从事农业生产,而是完全依靠俸禄供养。即使他们有田产,也是随意交给年轻的仆役来耕种,从没亲眼见过别人挖一块泥土,插一次秧。他们连何时播种、何时收获都不知,又怎能懂得其他事务呢?因此,他们做官时不明世务,治家时又不能处理得宜,这都是养尊处优带来的危害!
解读
贪图安逸是危险的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历史上有太多因忧劳而兴国的故事,与此同时,历史也在上演着一幕幕因安逸而亡身的悲剧。南唐后主李煜“性骄侈,好声色,又喜浮图,为高谈,不恤政事”,在贪图安乐的心态中,他当皇帝的路不仅没有能够走好,而且走得相当糟糕,最后在南唐灭亡后被北宋俘虏。
颜之推在《涉务》篇中也详细论述了“安乐亡身”的观点。
南朝梁代末年,贵族官僚过着锦衣玉食,养尊处优的生活,这种锦衣玉食的生活却使得他们极端脆弱、愚蠢而低能。最后“侯景之乱”的爆发让这些人一命呜呼,化为历史的尘埃。
梁朝的士大夫脱离并鄙弃劳动,都喜欢穿宽大的衣服系宽大的腰带,戴高帽子,穿厚底鞋,出门乘车,进门有人搀扶伺候。他们很少独自骑马行动,所以无论是在城里还是在城外,几乎都看不到骑马的士大夫。
当时的宣城王对南朝学者周弘正很欣赏,便赐给他一匹果下马(因骑着它能穿行于果树下而得名)。此马性勤劳,不惜力,健行且善走,所以周弘正出行常常骑着这匹马,结果朝廷上下都认为他放纵豁达,不拘礼俗。于是,以车代步的人被视为正统人士,骑马的人反倒被视为异类,更有甚者,当时的尚书郎如果骑马,就会遭到弹劾。
当时的士大夫们一个个都细皮嫰肉,体格柔弱,承受不了步行的辛苦。由于长期缺乏劳动,甚至缺乏身体上的锻炼,到了候景之乱爆发的时候,体质虚弱的他们不能耐受寒冷或酷热,结果很多人在变乱中暴病而死,这样的下场是非常令人唏嘘的。
这个可笑的故事告诉我们这样一个道理:安逸和奢侈的生活是人生的腐蚀剂,如果我们一味追求享受,贪图荣华富贵,其结果不仅仅是四体不勤,五谷不分,而且会落得个坐以待毙的下场。历史的教训,值得我们深深记取。
颜之推在《涉务》篇中还讲到,为了不贪图安逸,就要重视生产,尤其是农业生产。在封建时代,农业是民生的基础产业,也是支柱产业。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民以食为天,没有食物,人们就无法生存,三天不吃饭的话,父子之间就没有力气互相问候。所以,颜之推告诉我们,人不能养尊处优,要多多耕种劳作,才能创造美好生活。颜之推还说,古人去体验务农的艰辛,是为了提醒自己珍惜粮食,重视农业劳动。粮食入库要经过耕种、锄草、收割、储存、春打、扬场等好多道工序,可见务农不易,所以,我们怎么可以轻视农业而重视商业呢?
古代社会如此,现代社会更是如此。如今科技迅猛发展,互联网思维正在成为主流,如果你还站在传统的模式中不肯改弦更张,那么新事物会如潮水般袭来,将你吞没。一个人如果只是贪图眼前的安逸,在自己所在的领域享受曾经的成就,不求进取,最后的结果也一定是眼睁睁看着自己被这个残酷世界淘汰。
颜氏家训精华
养尊处优的人,享受着安逸和舒适,但却忘记了这安逸背后的隐患。在时代巨大的浪潮中,没有人能幸免被淘汰的危险,只有快速奔跑,才能突破万难,永远立于潮头。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