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陈胜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演讲词】
(陈胜)召令徒属曰:
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藉弟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且壮士不死则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译文】
弟兄们:
现在,我们大家在这里遇到连日的大雨,看来到达渔阳,我们都已经超过规定的期限了,按照朝廷的法律,超过规定的期限到达就得砍掉脑袋。退后一万步说,即使朝廷不杀我们,留着我们性命,也要在戍边中累死、饿死、病死。被活活折磨死的也少不了十之六七。弟兄们:大丈夫不死则已,如果被迫得走投无路非死不可的话,那么还不如拿起武器英勇地战斗,壮烈地死在战场上。这样还可以留名千古,光宗耀祖。试问:天底下的王侯将相难道真的是上天给予的贵种吗?!
【鉴赏】
陈胜(?—前208)是秦末农民起义领袖。字涉,阳城(今河南登封东南)人。雇农出身。
秦朝末年,捐税杂多,徭役繁重,百姓迭遭暴虐,困苦不堪;普天愁怨,遍地哀鸣,天下骚扰,反抗四起,一场改朝换代的急风暴雨正在酝酿之中。而秦二世此时为穷极欢娱,赶筑阿房宫,正大兴土木,重征工役。同时,他效仿始皇,为防止外族入侵,下诏调发民夫,出塞防胡。
公元前208年,一道皇诏颁到阳城,遣发闾左贫民,出戍渔阳(今北京密云西南)。秦俗民居,富强在右,贫弱在左,贫民无财,不能免役,所以上有征徭,只好冒死应命。阳城县内,由地方官奉诏调发,得闾左贫民九百人,充作戍卒。陈胜亦在其中。地方官按名查验,见陈胜身材高大,气宇轩昂,便指定他和吴广同为屯长(队长),分领大众,同往渔阳。另又派校尉二员,监督同行。
这支临时编制的队伍走到大泽乡(今安徽宿州东南刘村集)时,适逢阴雨连绵,道路泥泞不堪,行走艰难;而此时离渔阳城尚有迢迢数千里,没有一两个月的跋涉绝不能抵达,这就势必逾期。而按秦法失期当斩。在这危急关头,智勇兼具的陈、吴二人,先用“鱼腹传书”之计,制造了“大楚兴”、“陈胜王”的舆论,接着又杀了二校尉,然后召集众人,揭竿而起,陈胜振臂一呼,朗声发表了起义演说。
陈胜的演说,逻辑非常简明:因为大雨,已经“失期”,必然“当斩”。退一万步说,即使不被杀,也会在戍边中累死、饿死、病死。反正都是死,与其等死,不如为“举大名”而拿起武器,拼死一搏,留名千古,光宗耀祖。这样不但能有活的希望,而且封侯拜将亦未可知,因为从来的王侯将相都不是上天命定的贵种。因此,陈胜大声疾问:“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这一问揭示了一个朴素无华的客观真理,王侯将相并不是上天降下的贵种,而是从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产生出来的。而这一设问之所以具有如此之大的鼓动性,不仅因为它反映了客观历史规律和处于暴秦统治下人心思变的社会现实;还因为时机得当:人们在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容易铤而走险、拼死一搏以求生路。
陈胜的演讲极为简短,总共不过46字,然而却挟雷电、驱风暴、惊天地、撼人心,点燃了反抗暴秦的农民大起义的熊熊烈火。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