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郁离子》简介|鉴赏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郁离子》简介|鉴赏

文言寓言体小说集,元明之际著名文人刘基撰。本书写于元顺帝前期,公元一三四○年左右,时作者弃官归隐家乡青田。据吴从善《郁离子序》说,明初有龙泉章氏刻本,但未见诸家著录。上下卷,现存主要版本有:明成化《诚意伯刘先生文集》本,共十八篇,讹脱最少;嘉靖年间所刻单行本;隆庆元年依嘉靖本翻刻,为隆庆本(《四部丛刊》据以影印);清嘉庆《学津讨原》本;光绪二十六年浙江书局重刊本;一九八一年,上海古籍出版社《明清笔记丛书》本等。

《郁离子》是元末社会的缩影,它比较全面地反映了那段历史时期的各种社会问题,告诉读者蒙元统治已无可救药,政治反动,军纪腐败,经济形势更为不妙,农业、手工业、商业税收锐减,国库空虚,一切都已到达总崩溃的边缘。本书以犀利的笔触,无情地鞭挞了历代著名昏君、暴君如殷纣、周厉、卫懿、吴王夫差和楚怀王等。间接告诉人们,造成元末如此局面的罪恶根源,就是衰朽已极的蒙元政府和元顺帝。作者又在《术使》篇中,通过众狙的反抗和残暴统治者狙公“卒馁而死”的经过,有意无意暗示了起义者只有走不合作的道路,推翻反动的蒙元统治才行,任何妥协求“全”的办法都行不通。可以相信,像《术使》之类的寓言故事,对于已起和将起的农民起义军,是有着启发和鼓动作用的。在元末,阶级矛盾和种族矛盾非常尖锐的情况下,一个曾任政府地方官职的退隐者,居然有这样的见识和胆略是难能可贵的。

此外,本书部分作品,从不同的角度嘲笑、针砭了社会上存在的落后的思想意识(如敬神信鬼、言而无信等),也揭示、批评了某些社会成员存在的并不高尚的习气和品质;还有一些作品则表露了刘本人的政治理想、处世态度和哲学观点。以上一切都有助于我们深入了解这一段比较特殊的历史时期。

《郁离子》综合了先秦的哲理寓言和唐宋讽刺寓言的优良传统,以物喻人,以小拟大,以浅近易晓的事例来说明普遍、深刻的道理。篇幅不长,故事性和趣味性都比较强。初一看,只觉全书似在写古,述古人,道古事;稍加品味,就知道作者意在翻新,形象阐释刘基的高于时代的思想。如上举《术使》篇就是如此,这个故事的原型是庄子寓言“狙公赋芧”,但刘基并未受到束缚,而注入了全新的思想。又如《千里马》的故事:

郁离子之马孳得駃騠焉。人曰:“是千里马也,必致诸内厩。”郁离子悦从之。至京师,天子使太仆阅《方贡》,曰:“马则良矣,然非冀产也。”置之于外牧。

故事用千里马的不幸遭遇,比喻才智之士终不见用,写得比较形象、深刻。千里马的题材, 前人颇喜运用,如《列子·说符》“九方皋相马”;《战国策》“骥遇伯乐”、“买骏骨”;韩愈《马说》等都是。刘基这篇却没有停留在有千里马而不识这一点上,而是面对异族统治、人分四等(蒙古人、色目人、汉人、南人)的现实,向人们揭露,蒙古统治者虽能识得人才,却往往因为民族歧视政策,而不重用非蒙古族人才,这比不识马而不用马(不识才而不用才)更糟糕。

讽刺寓言一般有着幽默诙谐特点,是高一层次的笑话。本书有些寓言语涉讥刺,滑稽有趣,让人爱不释手。如《石羊先生》中有一故事道:

赵王之太子病,召医缓。医缓至,曰:“病革矣,非万金之药弗可!”问之,曰:“是必得代之赭、荆之玉、岣嵝之沙,禺同青蛉之空曾青,昆仑之紫白英、合浦之珠、蜀之犀、三韩之宝龟、毉无闾之珣、玕、琪,合汞铅而炼之。一年而和,二年而成,三年而金粟生,则取而埋诸土中,又三年而服之,斯可以起矣。”淳于公闻而笑之曰: “诚哉,所谓医缓矣。” (卷上)

生活中并不存在这样的“医缓”慢郎中,作者集中笔墨,运用夸张等艺术手段,塑造出这样一个“医缓”形象,人们并不因为作者过甚其辞而不能接受(这说明作品并没有夸张失度);相反,在一笑以后会引起思考。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生活中,诸如此类的江湖骗子难道还少吗?这就是“医缓”这一艺术形象之所以成功的原因。

作者年少登科, 但宦途不顺,只作过几任地方小官,且一再遭到贬黜。作者如此奄蹇的命运(仅指元顺帝朝,跟随朱元璋以后则是另一回事),反使他有机会接触社会,了解各地风俗民情,也有可能学习民间艺人的多种表现手法;再加以作者渊博的知识,熟练的驾驭语言的能力,因此能根据不同的内容,不同的要求,灵活多变地创作:有的作品象是有劝诫意味的历史故事;有的如富有喜剧情节的戏剧片断;有的则象随物赋形的艺术小品。寓言体小说到了刘基的手里,有了一定的发展和提高。但是《郁离子》中有些寓言过于偏重议论和说教,缺乏生动性、形象性;个别篇章拖沓、雷同,语言古奥、晦涩,读后往往印象模糊,感染力弱,这些都是不足之处。

《郁离子》问世以后,人们评价颇高。如清之刘熙载认为是唐宋以后的子书中,“穷极精奥”,“因浅见深”,而且“颇有实用(价值)”的著述(《艺概》)。明清时期的一些寓言体散文故事、杂文等等,都受到它的影响。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