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公小红袍全传》简介|鉴赏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海公小红袍全传》简介|鉴赏

清代白话长篇小说,俗称《小红袍》, 以忠奸斗争为主体、居官公案为辅补, 《书目》归于讲史类。四卷四十二回。清无名氏撰。清代坊间刻本。道光壬辰(十二年,1832)本是目前所见最早刻本,另有光绪二十七年石印本,民国二十七年上海鸿文书局铅印本,1987年北京宝文堂书店排印本等。

全书分两大部分。三十二回前,写海瑞晚年反对权相张居正的传奇故事:万历即位后,赋闲家居的老臣海瑞被重新任用。由粤赴京途中,闻知张居正专权枉法,屈害忠良,欺君误国,便决意“扳倒张居正”。万历帝见其年事已高,又“硬强”、 “厉害”,只委以无衙无印的“耳目官”。不料海瑞藉耳目官之便,于朝廷上下,京城内外,与张居正父子展开殊死较量,终使张居正除名返籍,其子张茂修被正法。三十二回后,写海瑞明察秋毫,平反冤狱,为民除害的政绩。全书最末一回,海瑞告老还乡,年登百岁,无病而逝。从内容看, 《小红袍》似《大红袍》续篇。

书中的海瑞形象,基调与《大红袍》同。但由于进入耄耋之年,又是“先帝恩官”,便着力渲染其气冲牛斗,大闹金銮,扯龙袍,抢圣旨等铮铮硬汉风格。 《明史·海瑞列传》所纪“葛帏敝籯”“布袍脱粟”“艺蔬自给”品格,小说中亦多有展露。他两袖清风:奉旨进京时,不得不将“祭客送的许多纸锭”拿到店中, “换出花银二十两”当盘缠;他安贫乐道:做了耳目官,依然“衣衫褴褛,饮食淡薄”,设席款待三十二位新科进士, “不过是豆腐干、干豆腐、菜豆腐皮、笋干之类”;他平易可亲:以其七十八岁高龄,与二老仆步行上任时, 有以下描述:

行不半日,两个家人叫道: “老爷,小人二人挑不得了。老爷家里说过,行李三人轮挑的。”海爷道:“如此你们先挑一程。”二人道:“小人出门挑过了。”海爷只得挑起,肩头疼痛,寸步难行。叫道: “海洪,我老爷挑不起了!”海洪道: “挑不起回去吧。”海爷道:“你去雇个牲口吧。”……“这种描写,显然带有极大的渲染与夸张;这种描写手法,很明显是受到戏曲的影响。通过这种生动活泼的具体描写,海瑞这个典型人物形象,显得有血有肉,更加丰满,真实感人。”(《海公小红袍全传·校点后记》,宝文堂版)

除海瑞外,吏部给事中孙成形象,亦活脱绚烂,跃然纸上。第八回孙成舍命强谏前夕,先购置八十余口棺木,后与家人诀别一大段文字,力透纸背,气薄云天,令人掩卷不忘:

孙爷道: “……我有黄金二百两,要沙方三副,行材八十一口,明朝抬往西郊法场伺候。店家,我还有一言,我明早要上朝强谏,情愿全家处斩。若是把棺木用了,就是我与你完了一事;倘蒙圣上赦免,棺木不用,汝便抬回卖与别人,这黄金也送了你。”店家道: “多谢老爷!”孙爷吩咐完了,主仆二人举步回府。店家想道: “朝中多少官员,那个及得他这般忠义。伙计过来!你去灯笼店无字灯笼买二百个,红纸买二十张,剪就‘忠臣孙成’四个字,每个灯笼上贴了,明早伺候。”次日三更时分,孙成跪别太夫人,并依次将太夫人、夫人及满门八十一口男女,尽行绑了,“取一条长索,将个个臂膀穿上”, “开了大门,灯笼亮着,点得如同白日,俱往西郊法场而去。”写尽孙成一家老小,赤心贯日,劲节干霄气派,教后世读者感奋莫名。

张居正是书中另一重要人物。海瑞的政敌,专横贪狠的权奸形象。主要情节均系虚构敷衍而成。 《明史·张居正列传》云:张居正,嘉靖间进士,隆庆间与高拱并相,万历朝任首辅。为人“勇敢任事,豪杰自许。然沉深有城府,莫能测也。”主政期间,肩劳任怨,举废饬纲,海内殷阜,中外安宁,是明代有作为的官吏之一。身后,为中官张诚等攻讦,被籍家。崇祯三年,礼部侍郎罗喻义等讼居正冤,帝令部议,复二荫及诰命。后人以为“其振作有为之功,与威福自擅之罪,俱不能相掩。” (蒋瑞藻《小说考证》转引《浪迹丛谈》)另,据史书记载,张居正任首辅期间,海瑞不曾出仕。万历初,海瑞曾希冀张居正援之以手,然“居正惮瑞峭直,中外交荐,卒不召。” (《明史·海瑞列传》)张居正卒后三年,即万历十五年,海瑞才被重新任用。海、张二人并无共事万历朝之史实。小说中的张居正形象,不过是作者讽喻时弊、抨击权奸的一种依托,不能视之为同名历史人物的文学传记。

“同明清诸多小说相比较,《海公小红袍全传》无论在思想性或艺术性方面,都存在不少问题;就是与在其先后出现的某些公案小说相比较,它也显得粗糙。……杜撰出不少荒诞不经的情节。如将宋代杨家将,安排到明代来,使他们成为扳倒张居正的一支武装力量,就是其中一例。” (《海公小红袍全传·校点后记》)此外,在表现手法上,多受民间文学和戏曲艺术程式化传统的影响,人物出场时往往自报家门,官场礼仪、语言称谓亦不乏疏漏等。

参《海公大红袍》条目。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