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初,王阮亭为礼曹,汪苕文为户曹,刘公为吏曹。三人主持,风雅一时。士大夫及四方游士至京师,凡诗文必先谒三人定可否,而后声价起。王多誉,汪多毁,刘无所可否。阮亭尝语公曰:“吾三人,性情各执一是,钝翁性狷洁,不能容物,然过折人,几无余地;吾宽和好奖引后进,然漫誉使人易生骄心,皆有所偏。惟君一掷为不可及耳。”公一笑。 ○清·吴元相《松麈燕谈》卷六
[述要] 康熙初年,王士禛(号阮亭)、汪琬(字苕文,号钝庵)、刘体仁(字公)分别在礼部、户部、吏部做官,又共同主持文坛,风流儒雅,一时闻名。当时的士大夫和各地来京城的读书人凡作了诗文,都一定先要送呈三人,定下优劣,然后才可能有名声地位。然而这三人对投谒的诗文态度各不相同: 王多有赞誉,汪却多有批评,而刘则不置可否。王曾对刘说:“我们三人性格不同,各执一端。钝翁洁身自好,不能容人,但过分批评人,几乎不留一点余地;我宽容喜奖励引导后学,但过分的赞言容易使人滋长骄傲之心,我俩都有偏颇。只有足下把人家的作品掷放一边,不置可否,实在是我们比不上的呵!”刘听后一笑。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