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文学·电影·《朱尔和吉姆》
法国著名导演弗朗索瓦·特吕弗的代表作,摄制于1962年,黑白,110分种,根据亨利一皮埃尔·罗什的小说改编。
影片表现了发生在三个青年之间的一场三角式爱情的悲剧。朱尔是个德国犹太人,生性腼腆。他的好朋友法国人吉姆则与他性格迥异。他们认识了一个名叫凯瑟琳的姑娘,她长得酷似他们在希腊看到的一座带着神秘微笑的雕像。三人在一起渡过了一段欢乐的时光。不久,朱尔爱上了凯瑟琳,向她求婚。婚后,两人于一战爆发之际回到德国,并生下一女。停战后,朱尔邀吉姆到他家访问: 吉姆很快发现这对夫妇感情不和。凯瑟琳有一大堆情人。而朱尔对此则采取了一种宽容的态度。吉姆到来后,朱尔决定将凯瑟琳让给他,以便他还可以经常见到她。吉姆对此有些犹豫。他和凯瑟琳同居了一段时间,希望通过凯瑟琳的怀孕来证明此举的正确。吉姆返回巴黎后不久,朱尔来信告诉他,凯瑟琳已使他们的孩子流产,也不再爱他了。不久,朱尔和吉姆又回到巴黎。凯瑟琳又开始引诱吉姆,但遭到拒绝。她十分愤怒。一天,三人在一家咖啡馆相聚,凯瑟琳提出开车带吉姆兜风。但车行不远,她突然转动方向盘,向河水冲去,两人一起葬身水底。朱尔将尸体打捞起来,火化后埋葬了。
特吕弗是法国电影新浪潮运动的重要导演。到1962年,由于新浪潮运动的大多数创作者对“文学性”的刻意追求,使这一运动初期作品中所表现的那种活跃的生命力渐渐消失,所消“新浪潮”实际上也已不存在了。但是,《朱尔和吉姆》 的出现,仍被一些评论家看作是新浪潮电影运动的一个重要收获。尽管影片一反新浪潮注重当代生活的特点,而似乎是把视点转向了一个过去的时代,但特吕弗在影片中表现的对存在主义伦理学的明确信念,对被解放的一代感情生活的探究,以及属于新浪潮时代的美学理想,都与这一运动息息相关。有人甚至认为它是法国新浪潮电影成熟的标志。实际上,早在1955年原小说刚刚问世,特吕弗还只是《电影手册》杂志的一个并不出名的撰稿人之时,他就曾以这个作品中所表现出来的鲜活的生命力为例,对当时的法国“优质电影”进行过抨击。若干年后,他终于有机会将它拍成电影。在影片中,特吕弗以一种现代的观念来处理了三位主人公之间的三角式恋爱关系。他没有对片中的人物和生活作简单的道德判断,而只是对人的感情进行了一次探究,以努力把握住“存在”的性质。凯瑟琳既非邪恶的化身,也非美的象征。朱尔和吉姆之所以愿把生命交付给她,是因为她具有一种真正的生命力,是一个纯粹的女性: 兼具温柔、残酷以及凭本能行事的性格。她既是水,又是火。片中她死于水,葬于火,即是对此的一个隐喻。影片中表现的生活是残酷的。而特吕弗又对这种残酷的生活采取了一种任其自然的宽容态度,朱尔即是这种宽容的代表。
影片在艺术上运用了一切可以利用的形式和方法,从摇拍、定格、跳切、黑片、插入,一直到象征、引用等等,以获得充分的表达的自由。许多默片时代的技巧也都获得翻旧成新的引用。同时,特吕弗也把抒情、讽刺、残酷、荒诞等各种不同的风格糅合在一起。片中既有严肃影片中缓慢沉重的段落,又不时出现警探片式的杨面和巧合,以破坏某种固定不变的观赏程式,迫使观众对片中的一切时时作出自己的判断。如凯瑟琳与吉姆冲入水中一段,便一反此类情节通常突出悲剧性的赏视,而显得十分滑稽和荒谬,从而避免观众堕入廉价的感伤之中。影片也是各种艺术样式的汇聚,其中包括照相、幻灯、雕塑、绘画、戏剧演出以及音乐和小说等各种形式因素。人们还指出影片对历史的反思性。特吕弗将原作1907—1927年的背景改为1912—1933年,以把纳粹焚书的史话包括在内。由此,凯瑟琳对犹太人朱尔的残酷,使她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被看作一个欧洲人的代表。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