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文学·《城堡》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西方文学·《城堡》

表现主义文学大家卡夫卡的代表作之一,这是一部长篇力作,生前没有来得及写完,死后由他的朋友布罗德整理出版。这部作品与卡夫卡的大部分作品一样,被译成多种文字。

《城堡》的主人公既无国籍,也没有具体的名字,只有一个代号“K”。这是一个类型化的人物,它象征着狐独的人的命运。K在某一天来到韦斯特伯爵管辖下的城堡,要求批准他在附近的村子里定居,然而,这个伯爵只是一个传说中的人物,谁也没有看见过他,谁也不曾了解他。而这个城堡及其周围的村子,却又都是他的财产,要进入村子必须先征得他的许可与批准。

K在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后,终于在乡村旅馆的大门口见到了第十办事处主人克拉姆的雪撬,于是,他决定不惜一切代价等他。他孤零零地在周围漫步,在无聊、无望的等待中耗费着光阴。直到最后,尽管他历尽艰辛,尽管城堡就在他面前,没有守门的城门敞开着,他却就是进不去,小说在没有写完的情况下完了,据布罗德回忆说,作者原定的结局是K“奋斗到精疲力竭而死”,临终的时候,城堡才批准了他的要求。

作者在描述主人公的心情时,这样说: 他“开始觉得,仿佛人们与他的一切联系都中断了; 虽然他比任何时候都更自由,他能够站在这儿,站在这块平常不能来的禁地,爱站多久就站多久,他为自己争得了这份别人未必能争到的自由,可是这一信念至少同样强烈——似乎同时再也没有比这种自由、这种等待,这种不怕受到攻击的处境更加无聊,更加无望的了。”很明显地,联系到卡夫卡的其它作品,尤其是《审判》。这个“城堡”也象那个高级法院一样,是整个国家机器的缩影。《城堡》里从没有露过面的伯爵有着凌驾一切的权利,而出面的克拉姆则指挥着一切,大小官吏无不怕他三分; 城堡里等级森严,办公室里案卷堆积如山,公文没完没了地层层照转。通过这些,作品深刻地揭示了奥匈帝国的官僚机构所造成的异化现象和人失去自我的精神危机。在艺术手法上,作品把现实社会加以扭曲和变形,创造出了一个绝对荒唐的故事情节与真实的细节描绘相结合的真实的世界,进而极为恰当地反映出时代危机的某些征兆。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