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文学·音乐·新古典主义音乐
形成于20世纪20年代初的欧洲音乐流派。它的口号是“返回巴赫”,即反对浪漫派音乐的主观性和标题性,主张音乐应回到理性的世界。认为作曲家的作用不是表达感情,而是要控制抽象的音响组合。主张结构至上的音乐观,认为音乐只有一个目的,就是在事物中建立起秩序。因而,新古典主义音乐把注意力集中在作曲的技巧、声音的优美和音乐的情趣上,它倾心于技术和形式,而忽视内容和情感。它虽然主张应在音乐的形式和情感之间取得一种理想的平衡,但实际上推行的却是以形式代替情感的创作思想。新古典主义结束了浪漫主义所倡导的综合艺术的音乐局面,从标题音乐转向绝对音乐。作曲家亦不再象浪漫主义作曲家那样,把贝多芬和瓦格纳捧为至圣,而开始转向对享德尔、斯卡拉蒂、库普兰、维瓦尔弟的崇拜,并仿效他们的作曲形式。新古典主义虽然模拟古典音乐风格,但在创作手法上却采用现代新技法。这一流派的倡导者是俄国作曲家斯特拉文斯基。1927年,他在英国一家杂志上首次提出“返回巴赫”的口号,从而奠定了新古典主义音乐的理论基础。斯特拉文斯基亦为该音乐派流首屈一指的实践家,他的舞剧音乐《阿波罗艺术之神》和 《仙女之吻》、合唱曲《神圣交响曲》 以及《两架钢琴协奏曲》被称为该流派最典型的作品。意大利作曲家布索尼是较早的新古典主义音乐的代表人物,其主要作品有《喜剧序曲》和 《钢琴小奏呜曲》。此外,受该流派影响较深的作曲家有德国的亨德米特、法国的奥涅格、米约、普朗克以及苏联的普罗科菲耶夫、肖斯塔科维奇和匈牙利的巴托克。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