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研究·重要诗人·赵翼
字雲崧,一字耘松,号瓯北。阳湖(今江苏常州)人。少聪敏,十二岁能属文,日作文七篇,人皆奇之。清高宗乾隆十五年(1750)举人。乾隆二十六年,以一甲三名成进士,授翰林编修,与修《通鉴辑览》,历充顺天乡试同考官、会试同考官。乾隆三十一年,授广西镇安府知府,有善政。时征缅甸,令赴滇赞画军事。乾隆三十五年,调广州知府。次年,擢为贵西道。后以母老请归,遂不复出。晚岁主讲安定书院,以著述自娱,取唐宋诸家全集,再三展玩,寻绎各家得失,著《瓯北诗话》。其诗与袁枚、蒋士诠齐名,亦相友善。翼为史学家,作诗亦好议论,多描写历史遗迹、咏史怀古之作,诗中往往表现其独特史识。如:《骊山冢》云“祖龙原识长生假,正在求仙又筑茔”;《乾陵》中同情武则天,“臣仆不妨居妾位,英雄何必在男身”;《马嵬坡》批评了以女人为祸水思想,“怜香不尽千词客,招乱何关一美人”。这些见解都突破了传统观念。其诗中还有一些描写人情世态的作品,善于用精练诗句揭露市井小人与趋炎附势之徒的卑劣本质,讽刺极尖刻,如:“一生只见罂中粟,举世争趋饭后钟”(《遣兴》之三);“尺波将涸鱼先散,一骨才投犬共争”(《感事》);“往日肉膻趋蚂蚁,只今树倒散猢狲”(《感事》四首之一)。晚年还写了许多反映兵燹民瘼、天灾人祸的作品,如《忧旱》、《逃荒叹》、《荒景》、《年饥》等。其组诗《京师乐府词》描写北京下层社会风习,不仅趣味盎然,也具有社会史料价值。其诗不以兴象神韵或刻划描写见长,而在于议论。这些议论多带情韵而行,具有感染力与说服力。张维屏谓其诗“发论太尽,于古人浑厚含蓄、一唱三叹之旨,几不复存。然胸中有识,腕底有力,眉开口爽,自成为有韵之文。且其所言,每如吾意中所欲出,读至惬心处,似倩麻姑痒处搔也”(《国朝诗人徵略》)。诗风清晰明畅,宛如说话,不主一家,随境而变,如袁枚所言:“忽正忽奇,忽庄忽俳,忽沉鸷,忽纵逸,忽叩虚而逞臆,忽数典而斗靡。读者游心骇目,碌碌然不可见其町畦。”(《瓯北集序》)有些篇什也流于浮滑浅露,枯燥无味。翼才思敏捷,一生勤于著述。除《诗话》外,尚有《廿二史箚记》三十六卷、《陔馀丛考》四十三卷、《皇朝武功纪胜》四卷,《檐曝杂记》六卷、《瓯北诗集》五十三卷。《清史稿》卷四八五、《清史列传》卷七二有传。尚镕为作别传。孙星衍为撰《赵瓯北墓志铭》一卷。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