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研究·诗学研究·杜工部诗集辑注
杜诗笺注本。二十卷,附集外诗一卷、文二卷。清朱鹤龄撰。朱氏聪颖好学,日以诵书为乐,后又先后为常熟毛晋及钱谦益家塾师,更得以博览群书。著述颇多,尤长于笺疏,著《尚书埤传》、《诗经通义》、《春秋集说》等。又注李商隐诗。撰成《李义山诗集笺注》。约在明亡之后,朱氏开始笺注杜诗,钱谦益知道后,颇加许可,并将自己所笺之家藏秘籍吴若本杜诗及《九家注杜诗》付朱,意欲由朱将二人之稿合为一书。顺治十二年(1655)至十四年间,两人曾时相商榷。后朱氏返乡完成书稿,钱谦益见后大为不满,虽经朱鹤龄略加修订,且已付梓,钱仍不满意,其《与钱曾书》说:“不谓其学问繁富,心事周折,成书之后,绝非吾本来面目。”(《钱牧斋先生尺牍》)坚决不肯署名,遂至两人反目,互相攻讦,并各刻其书,为避免授人以柄,故笺注时均力求精审。《辑注》之例言说:“杜诗编次,诸本互异,惟《草堂会笺》觉有伦理。盖古律体制,间有难分;时事后先,无容倒置。不若从此本为便也。”似以《草堂诗笺》为底本,但洪业对此表示疑惑,《杜诗引得序》说:“蔡氏分杜诗为五十卷,朱乃从《集千家注》本分之外二十卷;蔡书编诗从鲁訔之次,朱本次诗乃依违于《集千家注》本与钱本之间。”又罗列其正文与不同处,推断朱氏所用之底本乃《集千家注》本,如明易山人本者之流,其言或是。全书二十卷,附集外诗一卷。诗以时间先后为次,不分体。朱氏辑注重在诠释字句,间或亦在诗末缀一前人或朱氏自己的评述之言。引录前人之注不多,仅赵次公、蔡梦弼、黄鹤三家及钱谦益之笺,馀则寥寥。朱氏自序曾谓:前人注杜,有“不可解而强解之”及“可解而不善解之”之失,更有“伪撰假托,疑误后人”之弊,故其“今为翦其繁芜,正其谬乱,疏其晦塞,谘诹博闻,网罗秘卷,斯亦古人实事求是之指,学者所当津逮其中也,余虽固陋,何敢多让焉?”洪业《杜诗引得序》论钱、朱之交往及两书之得失说:“虽然,注杜之争,乃钱、朱二人之不幸,而《杜集》之幸也。考证之学,事以辨而愈明,理以争而愈准。钱氏求于言外之意,以灵悟自赏,其失也凿;朱氏长于字句之释,以勤劳自任,其病也钝。后来作者,大略周旋于二家之间,故清代杜诗之学当以二书为首。”此书第二十卷屡引顾炎武《日知录》中《杜诗注》之语,而《日知录》初刻于清康熙十一年,则《辑注》之初刻当在此稍后。今有康熙间金陵叶永茹刻本存世,1976年日本吉川幸次郎编辑《杜诗又丛》,影印了叶刻本。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