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研究·重要诗人·王世贞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词研究·重要诗人·王世贞

字元美,号凤洲,又号弇州山人。太仓(今属江苏)人。家世显贵,幼承家学,读书过目不忘。明世宗嘉靖二十六年(1547)登进士第,授刑部主事,入王宗沐、李先芳、吴维岳等人所主诗社,又与李攀龙、宗臣、梁有誉、徐中行、吴国伦等人唱和,后谢榛入京,七人常聚会论诗,相互唱和,被称为“后七子”。屡迁为员外郎、郎中,因得罪权奸严嵩,转为青州兵备副使。其父王忬以滦河失事及严嵩构陷,被处死刑。此事对世贞打击颇大,决心寄情山水,终老林下。穆宗隆庆元年(1567),世贞兄弟伏阙讼父冤,复忬官,世贞复出为河南按察司副使,整饬大名等处兵备,历浙江右参政,迁山西按察使。丁母忧归。服除,补湖广,旋改为广西右布政使,入为太仆卿,因不附权相张居正,令回籍听用。在乡栖迟于弇山园(即小祗园)中,与僧、道谈禅论道,读书著述。居正去世后,世贞起用为应天府尹,旋擢为南京刑部右侍郎,皆未到任。神宗万历十五年(1587),被任命为南京兵部右侍郎。万历十七年,擢为南京刑部尚书。卒于乡。世贞博学,数十年来,诗文著作始终不辍,初与李攀龙主持文坛,攀龙没后,独持文柄二十年,一时士大夫及山人、词客、衲子、羽流,竞相奔走其门下。在其影响与培植下,形成了“前五子”、“后五子”、“广五子”、“续五子”、“末五子”以及“四十子”等,可见其在文坛上的地位。世贞早期文学观点与李攀龙大体相同,主张“文必西汉,诗必盛唐,大历以后书勿读”。中年以后,其观点有所变化,领悟到“代不能废人,人不能废篇,篇不能废句”(《宋诗选序》)。由于世贞身处当时政治斗争激流中,所以忠奸斗争、国事艰虞皆在其诗中有所反映,如:《乐府变》十章即事名篇,评议朝政,表现出强烈的爱憎;《袁江流钤山冈当庐江小吏行》缕述了严嵩父子起家、显赫、衰败、垮台过程,历数了其父子误国罪行,揭露了封建时代当权者的腐朽、官僚政治的黑暗以及社会矛盾的激化;《江陵使》、《钧州变》、《楚愍王》等皆反映了明代诸侯王称霸一方及其给百姓带来的苦难。其他如《太保歌》、《尚书乐》、《咏史》一百首等亦皆有丰满的社会内容。其晚年在南京写的二十首七绝,则透过南京表面的繁华,揭露了现实的弊端。其诗风格多样,早年注重格调,多气象恢宏之作;晚年倾向才思性灵,渐趋平淡。其古体乐府畅快淋漓,七绝恬淡自然,皆有可传之作。一生著作极富,有《宛委馀篇》、《世说新语补》、《艳异篇》、《凤洲笔记》、《王氏笔记》、《短长语》、《史乘考误》、《觚不觚录》、《剑侠传》、《权幸录》、《朝野异闻》、《王氏画苑》、《弇山堂别集》、《弇州史料》、《艺苑巵言》等。这些连同诗文皆收入《弇州山人四部稿》、《弇州山人四部续稿》。清钱大昕为撰《年谱》,王瑞图为撰《年谱合编》。《明史》卷二八七、《列朝诗集小传》丁集上有传。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