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研究·中国古诗与歌德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诗词研究·中国古诗与歌德

沃尔夫冈·歌德(Johann Wolf-gang von Goethe),生于美因河畔法兰克福城。他从小受中华风熏陶,成年后接触儒家经典,大量阅读西译的中国文学作品。从他1827年的日记里,可知他曾经“研究中国诗”(2月2日)、处理《中国的诗》(2月4日)和“抄写《中国女诗人》”(2月6日)。这些诗包括英国汤姆斯(P.P.Thoms)所译《花笺记》(1824)附录的《百美新咏》,歌德据以转译了其中四首——《薛瑶英》、《梅妃》、《开元宫人》和《冯小怜》,总其名曰《中国的诗》,后来则称作《中国女诗人》。爱情和诗歌是他人生的两大精神动力,因此他对中诗很感兴趣。他比较中国和其他国家的诗歌,看到其间有互补共通之处,从而提出“世界文学”概念:“我愈来愈深信,诗是人类的共同财产。诗随时随地由成百上千的人创造出来。……所以我喜欢环视四周的外国民族情况,我也劝每个人都这么办。民族文学在现在算不了很大的一回事,世界文学的时代已快来临了。现在每个人都应该出力促使它早日来临。”(爱克曼《歌德谈话录》)他心目中的“世界文学”,并非各国文学的简单聚集,而是采撷各国文学精华,汲取其无限活力,进而将之熔于一炉。歌德毕竟是个诗人,他的创作从另一侧面反映了中西文学的融合。1819年他写成《西东合集》,但笔触所及,仅仅远至阿拉伯。而他的组诗《中德四季晨昏杂咏》(1827),则将中国风物和情调植入诗行。这组诗共有十四首,长短不一,或叙人,或咏物,或写景,或抒情,超凡拔俗,韵味隽永。其中第八首颇得好评。有人认为,诗中直接捕捉感官印象以组织画面的技巧,类似孟浩然林逋;而诗中使实际感受和精神体验相互交织的匠心,则是欧洲浪漫主义结合两者的最高典范(塞尔登《1733—1833年间德国诗歌里的中国》,伯克利,1942)。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