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研究·主要诗集·别集·元稹集
诗别集。又名《元代长庆集》,六十卷,《外集》八卷,其中诗二十卷。唐元稹撰。元稹的集子在其生前曾亲自编订三次,从其《叙诗寄乐天书》、《上令狐相公诗启》以及《进诗状》等文章中都有反映。唐宪宗元和七年至十年(812—815),在任通州司马时,为满足好友李景俭的要求,辑集其诗作八百馀首,色类相从,分为古讽、乐讽、乐府等十体,计二十卷。元和十四年左右,因谪官无事,乃专力于诗章,作诗向千首,合为五卷。又于穆宗长庆元年(821)自编杂诗十卷,奉旨进献穆宗。后二种仅为谋求进取,收集不如前一种全。以上元稹生前手自编定的这三个集子。自非全集可知,且今皆不传。白居易作《元稹墓志铭》称其著文一百卷,曰《元氏长庆集》。到宋时已有亡佚,晁公武《郡斋读书志》录为六十卷,并云:“有长庆集百卷,今亡其四十卷。”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著录亦同。《宋史·艺文志》及《中兴书目》(《直斋书录解题》引)又作四十八卷,钱曾述古堂又有据北宋刊本校过的七十五卷本,可见宋时曾有六十、四十八、七十五卷多种。北宋徽宗宣和六年(1124),建安刘麟刊刻《元氏长庆集》六十卷,习称“闽本”,乃刘麟父亲的辑成本。“闽本”虽已不传,但后代不少元稹集的刊刻皆源于此。南宋孝宗乾道四年(1168),洪适(kuo,括)在绍兴据闽本覆刻,此即“浙本”,今仅在日本静嘉堂文库及日本东大图书馆有八卷残本。在闽本与浙本间有一蜀本,今藏于北京图书馆,是刻前有刘麟序,编排体例与浙本略有差异。明武宗正德(1506—1521)年间锡山华坚兰雪堂铜活字本以及《四部丛刊》影印的明世宗嘉靖三十一年(1552)东吴董氏刻本亦均据刘氏闽本翻刻。董氏本刊刻精美,但于宋本漫灭处则以臆测妄补。明神宗万历三十二年(1604),马元调又据以翻刻,共六十卷、补遗六卷。文学古籍刊行社于1956年影印出版明杨循吉依宋本抄、钱谦益补抄宋本的《元氏长庆集》六十卷,是较好的一个本子。今人陈寅恪曾著有《元白诗笺证稿》,对元诗多所发明。冀勤点校本《元稹集》即以影宋抄本为底本,参照宋刻残本和明代几个刻本,加以补葺、校订,后附志传、序跋、书录、诗文、丛说,并有篇目索引。有中华书局1982年排印本。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