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研究·诗风流派·苏李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诗词研究·诗风流派·苏李

①西汉诗人苏武和李陵的并称。《文选》载李陵《与苏武诗》三首,苏武诗四首,列于《古诗十九首》之后。另《古文苑》还收辑李陵《录别诗》八首(其中两首残缺),苏武《答诗》一首。苏武与李陵之交往,见《汉书·苏武传》。但在诗歌发展史上苏李并称,则是由于上述诗歌的出现而引起的。这一组诗大多为赠答留别,怀人思归,以哀婉凄怨的情调抒发人生的悲苦艰辛,是艺术上相当成熟、形式较为完整的五言古诗,其中如“临河濯长缨,念子怅悠悠;远望悲风至,对酒不能酬”;“携手上河梁,游子暮何之;徘徊蹊路侧,悢悢不得辞”等句,都很著名,广泛流行于六朝隋唐的诗坛,钟嵘《诗品》评李陵诗为“上品”,《新唐书·宋之问传》引时人语曰:“苏李居前,沈宋比肩。”唐杜甫在《解闷》十二首之五中也说:“李陵苏武是吾师”,由此可见这一组诗在当时人们心目中的地位和影响。但这一组诗是否是李陵、苏武所作,六朝时有人已提出疑问,南朝宋颜延之认为“李陵众作,总杂不类,元是假托,非尽陵制”(《太平御览》卷五八六引《庭诰》)。南朝梁刘勰在《文心雕龙·明诗》中也据汉成帝诏命刘向校录歌诗三百馀篇的记载,指出“辞人遗翰,莫见五言,所以李陵、班婕妤见疑于后代”。此后,自宋代苏轼至近代,许多学者从苏武、李陵事迹,诗中地域以及诗的风格考证,认为这些诗不可能出自于西汉前期的苏武、李陵之手,把这些诗称为苏李诗,当是出于后人的附会。现代学者综合前人的成果,认为这组诗大体是东汉桓帝、灵帝时期的作品,与《古诗十九首》产生于同一时代背景,同为五言诗成立的标志,虽然是托名之作,但对五言诗的发展所产生的影响是不可低估的。②初唐诗人苏味道和李峤的并称。《新唐书·苏味道传》云:苏味道“少与乡人李峤俱以文辞知名,时人谓之‘苏李’”。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