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论·论文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理论批评专著。三国魏曹丕撰。曹丕(187—226),字子桓,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县)人。曹操次子。操死,袭位为魏王;不久代汉称帝,世称魏文帝。有辑本《魏文帝集》二卷。

《典论·论文》是曹丕著作《典论》中的一篇。它是中国文学史上最早的文学批评专著,标志着建安时期文学的自觉。这篇文章涉及到文学理论中的许多问题,如对作家的评价、文体的区分、作家的才性和创作的关系,以及文学的价值等。《典论·论文》具有开创意义的论述,对后世的文学批评产生深远影响。

《典论·论文》首先指出文人相轻的通病,认为“文非一体,鲜能备善”。接着评论王粲、孔融等建安七子创作上的短长。曹丕的批评相当公允和正确,反映了建安时期文学创作的活跃和汉末品评人物之风对文学批评的影响。

《典论·论文》首创“四科八类”之说,即所谓“奏议宜雅,书论宜理,铭诔尚实,诗赋欲丽”。指出了各种文体不同的特点,提出了相应的创作要求。曹丕对文体的研究,实质上反映出文学逐渐脱离经学的发展趋向,特别是“诗赋欲丽”的观点,显示了建安时期诗歌和辞赋词采华茂的新风貌。

《典论·论文》最早提出了“文以气为主”的著名论断。所谓“气”,大致是指作家的气质、才性在文章中的表现。曹丕说“徐幹时有齐气”、“孔融体气高妙”,其实是指他们气质不同,导致文章风格上的差异。尽管曹丕对“气”的形成原因不能作出正确的解释,而带有神秘色彩,但“文以气为主”的命题,毕竟初步揭示了作家个性和作品风格间的关系。建安作家大多慷慨任气,以气运词;建安诗歌已开始具有作家的个性特征。《典论·论文》及时总结了当代文学创作的实践,提出了“文气说”,这突出说明曹丕作为文坛领袖的文学素养和理论品格。

《典论·论文》肯定了文学的价值,抬高了它的地位,认为文章是“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汉代的帝王视作家为“倡优”,文学不过是经学的附庸,润饰鸿业的工具。曹丕将文学提高到与事功并列的地位,鼓励作家珍惜光阴,努力创作,以期精神的不朽。这些见解,有助于文学进一步从经学中分离出来,促进了文学的发展。

总之,《典论·论文》包含着相当丰富的文学思想。它的出现,是建安文学全面高涨在理论上的反映。作为一部最早的文学批评著作,当然未能对提出的问题作缜密详细的论述,但它关于文体论、文气说、批评论等方面的见解,基本上是允当的。后代文学理论家正是沿着《典论·论文》开拓的道路,构建和不断完善中国文学理论的宝库。

《典论》一书,《隋书·经籍志》著录为五卷,《宋史》以后不复著录,约于宋代亡佚。有清孙冯翼辑本,刊入《问经堂丛书》,严可均辑入《全三国文》卷八。另有《文选》本。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