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研究·诗学概念·字为眼
古代诗学概念。语见元方回《汪斗山识悔吟稿序》:“律为骨、意为脉、字为眼,此诗家大概也。”其《瀛奎律髓》一书评析甚细,十分重视一词一字的锻炼,凡句中紧要字,遂名之为句眼。如评杜甫《登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句,以“坼”、“浮”为句眼。评陈师道《早春》“近年遽得春,冰开还旧绿”句,以“遽”、“还”二字为句眼。评曾幾《长至日述怀兼寄十七兄》“厌看宾客空投谒,强对妻孥略举觞”句,以“厌”、“空”、“强”、“略”四字为句眼。可见其所谓句眼乃是句中起关键作用的动词或表示强烈语态的副词、连接词等,相对于句中的名词、形容词而言,方回往往把它们都称为虚字,认为“诗中不可无虚字,然用虚字而不切,则泛也”。虚字而用得确切有力,如画龙之点晴,遂为句眼。又论云:“凡为诗,非五字、七字皆实之为难,全不必实,而虚字有力之为难。……惟晚唐诗家不悟,盖八句皆景,每句中下一工字,以为至矣,而诗全无味。所以诗家不专用实句、实字,而或以虚为句,句之中以虚字为工,天下之至难也。”当然,拘泥于诗法,斤斤计较一句一字之“诗眼”,明显有死于句下的局限。但是,从另一方面看,方回提倡“诗眼”,重视诗词中虚词的重要作用,注意运用虚词来体现诗歌的精神,启发了后人对于虚词的语法作用和修辞效果的研究,从而促进了诗歌艺术语言的健康发展,又产生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