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诗歌别集·清代与近代部分·饴山诗集》简介介绍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历代歌别集·清代与近代部分· 饴山诗集》新诗鉴赏

诗别集,二十卷,清赵执信撰。执信(1662~1744)字伸符,号饴山老人,博山(今山东淄博)人。康熙十八年(1679)进士,选庶吉士,散官授编修,官至翰林检讨,因国丧期间观剧(看洪昇的《长生殿》)而被革职。归里后以游历和创作度日,卒于里。

赵诗注重表现现实生活。当时农民生活之困苦,农业劳动之艰辛,贪官污吏之盘剥,军队盗匪之横行多见诸篇章。特别是对农民所遭受的天灾人祸,赵诗中有较为全面和深刻的描写。如《纪旱》《久旱》反映了旱灾为害之烈,《大堤行》《碧波行》写水灾之恐怖:“连江千里号悲风,无由吹入长杨宫。翠华春日此徘徊,何不却趁清秋来。”这是在《碧波行》中质问最高统治者,他们只在春光明媚时到江南来游赏,洪水滔天的时刻却躲在深宫之中。《纪蝗》和《后纪蝗》中描写了蝗灾的肆虐:“夏至之明日日中,飞蝗蔽天来向东。前驱瞥若鸟碎羽,后阵纷若米变虫。初疑黄尘迷远树,渐觉白日昏阴风。散如颓波趋下湿,聚如云气生奇峰。急雨千重动莽苍,铁骑万里行倥偬。”“蝗落如山不畏人,但觉齿牙挟急雨。空悲禾稼失连云。”历来写蝗灾的作品不少,但写得如此细致生动者却不多见。《后纪蝗》最后写道:“蝗乎蝗乎且莫殚我谷,告尔善地栖尔族。一为催科大吏堂,一为长安贵人屋。”从诗人的祷念可见其爱憎。

赵氏还有一些作品写到风灾、雹灾。诗人还注意到和天灾联系在一起的人祸。如《木偶人》揭露尸位素餐的无耻官吏;《诅雨师》斥责那些掌握民命而又一味胡闹的钦差大臣;《两使君》讽刺只知搜刮民脂民膏的封建大吏。这些人本来是为人民所痛恨所厌恶的,而他们又以清官自居,每次去官还要人民为之建立“去思碑”,歌颂其“遗爱”。为此诗人写了《道旁碑》以揭露其虚伪,显示其可笑、可恶:“道旁碑石何累累,十里五里行相追。细观文字未磨灭,其词如出一手为。盛称长吏有惠政,遗爱想像千秋垂。”这种千篇一律的颂词,并不能掩盖当地人民“身及妻子无完衣”的事实,人民当走投无路时也会起来造反。《甿入城市》反映了农民因反抗官吏迫害而导致的一场斗争。诗中写出了这场暴动的原因、气势和威力:“村甿终岁不入城,入城怕逢县令行。行逢县令犹自可,莫见当衙据案坐。但闻坐处已惊魂,何事喧轰来向村。锒铛杻械从青盖,狼顾狐嗥怖杀人。鞭笞榜掠惨不止,老幼家家血相视。官计尽生路无,不如却就城中死。”面临造反是死,不造反也是死的时候,他们奋起了:“一呼万应齐挥拳,胥吏奔散如飞烟。可怜县令窜何处,眼望高城不敢前。”这些都是极精彩的现实主义篇章。

清初山东诗歌创作最为发达,宋琬、王士禛、赵执信鼎足而三。宋琬偏重于写个人遭遇;王士禛偏重写山川风貌;赵执信较关注社会现实。

赵氏晚年所写《怀旧集》中有些组诗怀念其好友洪昇、陶元淳、吴雯、李澄中、陈恭尹等人,每人一传一诗,从中不仅可见作者笃信义、重友谊的品德,而且保存了史料。

赵集中大量的还是描写田园生活,表达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拒绝与统治者合作的诗篇。

赵诗风格近宋,以思路劖刻为主,力去浮靡,笔力沉挚。初读较为��重,多读方觉有味。赵执信古体较优长,近体较差。

赵集初名《因园集》,集末有其弟子丁际隆跋,言此集得于赵氏之手订,刊于辛酉(1741),分十三集。后世的《饴山诗集》多由此集而来。

执信每个生活阶段必有诗集之编辑,删除不欲传世的篇章,定立集名,作为定本,藏之于家。

此本分为:1.《并门集》,此集写于典试山西时,其中作品多写太行山险峻,道途艰难。2.《闲斋集》,写于在翰林院为官时,其中作品多写散官生活的闲适和宦途的险恶。3.《还山集》上,写于罢官回乡和初游历之时,描写了家乡、园林景物,摅写了对于当权派的不满。4.《观海集》上,写于东游观海之时,其作品主要写观海时的感受。5.《还山集》下,写于观海归来家居之时。6.《观海集》下,写于康熙三十四年秋再度到蓬莱登州一带观海。7.《鼓枻集》,写于康熙三十五年、三十六年到岭南壮游。8.《涓流集》,写于康熙四十年做客天津时。9.《葑溪集》,写于康熙四十一年游吴门。10.《红叶山楼集》,写于康熙四十六年、四十七年家居及南游扬州。11.《浮家集》,写于康熙五十九年携家南游。12.《金鹅馆集》,写于雍正元年二年居苏州金鹅馆。13.《回集》,写于雍正二年三年游南京之时。14.《磺庵集》,写于雍正五年到乾隆八年家居之时。15.《怀旧集》,写于晚年家居之时。以上十五集(从立名来看是十三个集子),系统地展示了赵执信的生平与心态的发展变化。诗人逝世后经过增订整理,厘为二十卷,有乾隆三十九年(1774)刊本。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