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诗歌别集·明代部分·郑少谷全集》简介介绍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历代诗歌别集·明代部分· 郑少谷全集》新诗鉴赏

诗文别集,二十四卷,诗六卷,明郑善夫撰。善夫(1485~1523)字继之,号少谷,闽县(福建福州)人。弘治十八年(1505)进士,授户部主事,痛恨奸邪用事,弃官去。后起为礼部主事,进员外郎,因谏武宗南巡,被杖于廷,明年力请归。嘉靖初又起为南京吏部郎中,顺路游武夷,因风雪绝粮得病卒。

郑诗从内容到形式都学杜甫,多感事忧时之作。这种做法在当时就受到非难,林贞恒撰《福州志》说:少谷“诗专仿杜,时匪天宝,地远拾遗”,这样是“无病而呻吟”(转引自钱谦益《列朝诗集小传》)。钱氏和“四库馆臣”对林氏观点作了批驳。郑氏自己好像也预料到这种非难,他在《百忧行》中用赋的手法历数全国各地的兵乱民变,而且“君门万里不可测,虎豹九关那得窥”。奸邪当道、主昏臣佞,使得形势更为严峻。诗中还提示了在动乱中人民所遭受的苦难:“要之三将爱生事,民瘼肯与朝廷知。遂令赤子化魑魅,乳臭小儿尽绯衣。况闻村落吏捉人,比并只为供军需。”因此,弘治、正德虽非天宝,但也远不是承平时代。郑诗许多篇章描写了这个时代的苦难。如《大水行》写大灾之后朝廷仍然诛求不已:“南山豆苗沙压死,东畲禾头半生耳。志士宁辞沟壑填,农民自此生事已。君不见,无诸城外鬻幼男,今岁诛求岂但三。”士大夫受到统治者的笼络和正统思想的束缚不会作乱,农民在饥饿的驱迫下是会铤而走险的。《兵起》指出动乱中人民的生命都没有保障:“自有西江乱,流民起带刀。操差尽孺弱,杀戮到耆髦。”这些作品中也反映了作者的忧国忧民之情:“四海俱疲敝,中原且力支。路难惟蹭蹬,心苦有栖迟。草泽龙初斗,天山矢更遗。无由济社稷,哽咽送年衰。”(《隐忧》)

郑诗中有少量作品是针对皇帝的,如《大田篇》:“禁直三千士,长搴镇国旗。甲戈迷塞月,缯帛款胡儿。大礼初回跸,春原更打围。后车载光宠,不数汉昭仪。”诗中指责明武宗不理朝政,爱好游乐和女色,他放着皇帝不好好做,因佞佛自称“大庆法王”,因为好打猎巡游自称“总督军务威武大将军总兵官太师镇国公朱寿”,把治理国家视同玩乐,善夫就因谏南巡而被杖责,他又在诗中生动描绘了这个“好武兼好色”的流氓皇帝。这些“指斥乘舆”的诗句是很大胆的,犯有“大不敬”之罪。

郑诗学杜,亦步亦趋,缺乏创造性,没有形成自己的独特风格,并有生吞活剥之处,但他注意到学习杜诗干预现实的批判精神,这是比前、后“七子”高明之处。

郑集最早为嘉靖四年(1525)刻本,为楚人汪文盛刊,诗作十三卷。此二十四卷本,为万历十五年(1587)闽人邓原岳所编,为清道光时翻刻本。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