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曲论·词论· 七颂堂词绎》新诗鉴赏
词论,一卷,清刘体仁撰。体仁(1612~1677)字公勇,颍川卫(今安徽阜阳)人。顺治十二年(1655)进士。官至吏部郎中,与宋荦、王士禛、施闰章等人诗文唱和,号“十才子”。
刘氏论词崇尚婉约之作,书中多论填词之法:“词欲婉转而忌复”,“词起结最难,而结尤难于起,盖不欲转入别调也”,“词字字有眼,一字轻下不得”,“中调长调转换处,不欲全脱,不欲明黏,如画家开阖之法,须一气而成。则神味自足”,“词有警句,则全首俱动”,“词中对句,正是难处,莫认作衬句”。作者立脚点不高,故其所议论不免流于琐碎。
他认为李清照作品是当行本色的:“柳七最尖颖,时有俳狎,故子瞻以是呵少游。若山谷亦不免,如‘我不合太撋就’类,下此则‘蒜酪体’也。惟易安居士‘最难将息,怎一个愁字了得’,深妙稳雅,不落‘蒜酪’(按:“蒜酪”为北方人常食。所谓“蒜酪体”,即带有北方胡人之风格。词为南方水乡产物,许多词论家以此为正宗,反对沾染北方习气),亦不落绝句,真此道本色当行第一人也。”并认为周邦彦词“体雅正”,而辛弃疾词“非词家本色”。从这些地方可见刘氏论词主张。
书中还把唐末至明初这一阶段词的发展演变分为初、盛、中、晚。以唐末五代为“初”,北宋朝为“盛”,以周(邦彦)、张(先)、柳(永)、康(与之)为“大家”,南宋为“中”,以姜夔、史达祖为代表作家,明初为“晚”,颇为牵强。
此书有清刻《别下斋丛书》本。另有中华书局1986年排印《词话丛编》本。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