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论著·孟子
儒家哲学名著。据《史记·孟轲荀卿列传》,孟子主张仁政,而当时诸侯 “方务于合纵连衡,以攻伐为贤”,所以他周游列国,无人用他,只好退而与门徒万章等人 “序 《诗》 《书》,述仲尼之意,作 《孟子》七篇”。今本 《孟子》分为 《梁惠王》、《公孙丑》、《滕文公》、《离娄》、《万章》、《告子》、《尽心》等七篇,取每篇开始两三字为篇名,每篇又分上下。全书采用对话体,主人公当然就是孟子本人。与先秦诸子百家一样,《孟子》也不是纯哲学论著,但其中的一些哲学命题,如 “性善论”、“万物皆备于我” 等,却成为宋明哲学的中心话题。尽管如此,《孟子》在唐代以前并未受到特别注意,中唐韩愈始极力推尊孟子其人其书,称孔子之道,独孟子得其传,“欲观圣人之道,必自 《孟子》 始”。北宋始正式尊 《孟子》 为经,南宋理学家朱熹取 《礼记》 中 《大学》、《中庸》两篇,与 《论语》、《孟子》编为一书,并重新注释,称 《四书集注》。元明清三代,《四书集注》被钦定为科举考试的标准,《孟子》 自然成为最流行的古典之一。明太祖朱元璋读 《孟子》,读到 “君为轻”、“诛一夫”等话,勃然大怒,说: “这哪里该是臣子说的话!” 要取消《孟子》的“经典” 资格。除此而外,没有人敢于对 《孟子》 表示怀疑。明代中期王守仁反对程朱理学,就将孟子拉出来作挡箭牌。其实,孟子本人是反对迷信古人古书的,他早已有言在先: “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