抵御外侮·抗倭战争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抵御外侮·抗倭战争

明嘉靖年间东南沿海军民抗击倭寇——日本侵略者的战争。14世纪初,明朝建国前后,日本南北朝并立,内战连绵,南朝战败的封建主组织武士、商人、浪人到中国东南沿海地区进行武装走私和劫掠活动,中国人称他们为“倭寇”。明中叶以后,沿海奸商为牟取暴利,也铤而走险,与倭寇狼狈为奸,武装走私,亦商亦盗,与明代的海禁政策对抗。永乐年间,总兵刘江率辽东军民在辽东望海埚大败倭寇,歼敌二千余人。此后很长时间倭寇不敢侵扰。嘉靖年间,日本处于十六国时期,各诸侯国都想与中国通商,却受到三年一次“朝贡”的限制。嘉靖二年(1523),明王朝由于日本贡使发生争贡事件,便罢市舶司不设。日本商人的武装走私便愈演愈烈。东南沿海人民备受骚扰。明廷于嘉靖三十一年(1552)起,增派巡视东南海防的巡视重臣督察海防。三十三年(1554),朝廷派张经经营东南沿海防务,封其为右都御史兼兵部右侍郎。当时倭寇侵扰主要在浙西富庶的苏、松、杭、嘉地区。张经上任伊始,便选将练兵,加强苏浙防务,任俞大猷为总兵,并令其与狼山总兵水陆相接应。各战略要地也加强守备。

四月末五月初,倭寇徐海部四千余人进犯嘉兴,经过几次战斗,倭寇退至王江泾。明军此时对倭寇形成合围之势,北为卢镗部,东为俞大猷部,南为胡宗宪部。四月二十八、二十九日张经亲自督师,抵御敌军5000人的进攻,危急时刻俞大猷部率兵2000救援,汤克宽部亦率舟师而至。五月一日,明军三面合击,斩杀二千余敌兵。倭寇残部逃回拓林,纵火焚其大本营后,驾船二百余艘出海逃遁。王江泾大捷为明有倭寇以来“战功第一”。其后张经却由于严嵩党羽赵文华的陷害,被世宗于当年十月处死。倭寇对闽浙沿海地区侵扰如故。正当倭患泛滥时,明朝军队中出了个抗倭名将戚继光。戚继光出身于军事世家,嘉靖二十三年(1544)袭官登州卫指挥佥事,嘉靖三十二年(1553)升任署都指挥佥事,管理三营二十五所,专门负责防御侵犯山东一带的倭寇。嘉靖三十四年(1555)秋,调任浙江都司佥书,司屯军事;第二年,被推荐为参将,“分部宁(波)、绍(兴)、台(州)三郡”,不久又“改守台(州)、金(华)、严(州)三郡”。

戚继光到浙江后,面对卫所军制败坏已深,没有战斗力的现状,决定在“俗称剽悍”的义乌招募农民和矿夫,组织、训练一支新军。对于招募来的3 000新军,戚继光进行了精心训练。首先他严明军纪,要求士兵绝对服从命令,“出口就是军令,就是说的差了,宁任差到底,决不改还”,士兵们“但遇号令”,必须“金鼓旗旙是听、是看、是怕”。其次,戚继光又尤为注意对军士武艺的训练。并创造“鸳鸯阵”的战术,用以操练士兵。这种战术将盾牌、狼筅、长枪、叉、钯、棍、刀等长短武器联合使用,各尽所能,密切配合。打起仗来,挨牌手在前面“低头执牌前进”,其余兵仗筅“紧随牌进”,“筅以救牌”,“长枪救筅”,“短兵救长枪”。倘情况有变,鸳鸯阵又可变为“三才阵”、“两仪阵”,调整队形排列。经过两个月的训练,这支部队遂成精兵。戚继光将其练兵方式方法载入他的《纪效新书》中。嘉靖四十年(1561),倭寇大肆骚扰浙东的桃渚、圻头。戚继光率领他的“戚家军”,在龙山大败倭寇,追击至雁门岭。倭寇逃遁途中乘虚袭击台州。戚继光军追至,歼其首领,于瓜陵江全歼其残部。在仙居戚家军又截击了欲袭击台州的圻头倭,俘获一千多名倭寇,焚溺至死者无数。戚家军九战九捷,声名远播。此后总兵卢镗、参将牛天锡又在宁波、温州一带大败倭寇,浙东倭被荡平。嘉靖四十一年(1562),倭患中心转移到福建。戚家军又开赴福建抗倭前线。倭寇当时在宁德附近海中一小岛横屿结集,扎下大营,明军已与其相守逾年。又有倭寇营于福清的牛田,其“酋长”营于兴化东南,互为声援。戚继光先攻横屿,他让士兵每人持草一束,填壕而进,斩敌首二千六百级,摧毁横屿。戚家军乘胜进击福清,打败牛田倭,倭巢被捣掉,又追至兴化,连克六十营,杀死倭寇千余人。

戚家军班师回浙,大批倭寇重犯福建。戚继光又入闽作战。嘉靖四十二年(1563),戚继光与福建总兵官俞大猷、广东总兵官刘显,分三路进攻倭巢平海。戚家军首先登上敌垒,刘、俞部队亦相继突入,斩倭2200名。此战之后,朝廷升戚继光为都督同知,世荫千户,代俞大猷为总兵。第二年,福建倭寇被肃清。广东方面的倭寇二万余人亦被广东总兵俞大猷击败于海丰等地,擒斩殆尽。东南沿海几十年的倭患被彻底解除,抗倭斗争取得了最后的胜利。这是中国人民反对外来侵略史上光辉的一章。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