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先哲、学术流派·儒家
崇奉孔子学说的重要学派。《汉书·艺文志》载:“儒家者流,盖出于司徒之官,助人君顺阴阳明教化者也。游文于六经之中,留意于仁义之际,以重其言,于道最为高。”创始人是孔子。其学说的主要内容是:在政治上,主张“礼治”,要求人们“克己复礼”,同时又提倡“仁”,主张“克己复礼为仁”。“仁”、“礼”是儒家思想体系的核心。在道德上,提倡“忠恕”之道和“中庸”之道,任何事物都不能偏离本应遵守的规则。在世界观上,相信“天命”,认为“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在教育上,主张“学而优则仕”、“因材施教”。孔子死后,儒分为八:子张派、子思派、颜氏派、孟子派、漆雕氏派、仲良氏派、孙(荀)卿派、乐正氏派,其中以孟子、荀子两派影响比较大。战国时期,儒学超于其他学派,为当时显学。秦初“焚书坑儒”,儒学受挫。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学大盛,成为两千年来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两汉时期,出现了以董仲舒为代表的今文经学,以刘歆为代表的古文经学,以刘秀为代表的谶讳之学。魏晋时期出现了以何旻、王弼为代表的玄学。唐朝时期,以韩愈为代表的“道统”说一度盛行。宋明时期,出现以程颢、程颐、朱熹为代表的程朱理学,以陆九渊、王阳明为代表的陆王时学。清代出现了汉学、宋学、今古文经学。
从战国直至“五四”运动,儒学流派纷呈,各具特色,有的偏主“尊德性”,有的偏主“道问学”,但只是儒学的一部分,只有合二为一,才能完整体现儒学的宗旨。由于儒家思想长期占统治地位,因而对后世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儒家学说不仅保存了中国古代众多的文化遗产,而且儒学中的积极、进步、合理的部分至今还被人们借鉴和继承。主要代表作有:“六经”(《诗》、《书》、《礼》、《乐》、《易》、《春秋》)、《论语》、《孟子》、《中庸》、《荀子》等。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