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技艺·陵墓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统治阶级厚葬成风,他们在修建陵墓上所耗费的人力物力,难以胜数。陵墓一般分地下和地上两部分。地下部分称“寝宫”或“地宫”,主要是安置棺椁的墓室,开始(约从商代到汉)用木椁墓室,随后出现砖石结构墓室,东汉以后石结构成为主流。地面部分是环绕陵体而形成的一套布置。从布局上来说,是在陵园的四周筑上陵墙,四面开门,四角建造角楼。陵前建有神道。帝王陵的神道规模很大,两旁有石人石兽等雕像,称为“石象生”,以其好像生前的仪仗队一般。陵园建筑以祭祀的大殿为主,称作棱恩殿或隆恩殿,在它的前后四周有各种门和配殿,形成一个地面宫殿建筑群,规模壮观。
从今天保存的帝王陵墓来看,封土的发展过程,主要有以下三种形式:一种叫做“方上”,就是在地宫之上用土层层夯筑,使之成为一个上小下大的尖锥体,而锥体的上部好像截去尖顶成一方顶,故名之为方上。陕西的秦始皇陵和汉代诸陵大都采用这种形式。第二种是依山为陵,就是利用山丘作为陵墓,把地宫掘进山里去,唐代陵墓多是这种形式。到了明清,开始采用宝城宝顶的形式,就是用砖筑石砌成圆形或长圆形的城墙,里面垒土封顶,使之更加明显突出,如明十三陵和清东西陵都是此形式。帝王陵墓建筑之精美,宝藏之丰富,一方面反映了统治阶级的剥削本质,另一方面也显现出我国古代建筑所取得的成就,是一笔巨大的物质与文化财富。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