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题材作法论·题材·游仙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唐诗·题材作法论·题材·游仙

诸仙诗在汉则汉,在晋则晋,在唐则唐,不应天上变格乃尔,皆其时人伪为之也。(王世贞 《艺苑卮言》卷三)

汉仙诗若《上元》、《太真》、《马明》,皆浮艳太过,古质意象,毫不复存,俱后人伪作也。汉乐府中如《王子乔》、《仙人骑白鹿》等,虽间作丽语,然古意浡郁其间。次则子建《五游》、《升天》诸作,词藻宏富,而气骨苍然。景纯《游仙》,体格顿衰,尚多致语,下此无论矣。(胡应麟《诗薮》 内编卷一)

游仙诗本之 《离骚》,盖灵均处秽乱之朝,蹈危疑之际,聊为乌有之词,以寄兴焉耳。建安以下,竞相祖述。景纯、太白,亦恣意描摹。至义山、专求有娀、皇英之喻而推广之,倡为娇淫靡曼之词,动以美人香草为护身符帖。末学无知,又因之而变为香奁体。世道人心,欲以复古,难矣! 如义山者,谓之为 《三百篇》之罪人可也。(黄子云 《野鸿诗的》)

游仙诗大半出于寄托。(袁枚《随园话》卷八)

颜延年始作织女赠牵牛诗,流及曹唐,遂有游仙诗,殊为俗格。(纪昀《瀛奎律髓刊误》卷四八《仙子送刘阮出洞》批语)

游仙诗始于郭璞,其时专尚五古。李长吉、李义山乃间用七古。曹唐则专用七律、七绝,而又有大游仙、小游仙之分。大抵多托词比喻,若屈大夫之美人香草也。余极嗜此种。尝谓亦不必尽有寄托,偶一寻览,如与天上人絮谈,非复世间笑语也。昔东坡喜人说鬼,余乃喜游仙诗,性情嗜好将毋同。(俞俨 《生香诗话》卷四)

郭景纯《游仙诗》,与颜延年《五君咏》 同一命意,皆愤激之词耳。延年云:“途穷能无恸”、“龙性谁能驯”、“一麾乃出守”,非咏五君,沈约已言之。景纯 《游仙诗》七首首四句云:“京华游侠窟,山林隐遁栖。朱门何足荣?未若托蓬莱。”末章收四句云:“王孙列八珍,安期炼五石。长楫当途人,去来山林客。”起结处命意分明,又岂真欲游仙哉?讥彼时朝贵扰扰胶胶,身握权要,皆蜉蝣耳。故一则曰:“借问蜉蝣辈,宁知龟鹤年?”再则曰:“蕣荣不终朝,蜉蝣岂见夕?”挥斥不容余力,而以游仙为托词,所以妙也。江文通拟景纯诗,专以游仙为题,昭明又厕景纯诗于何敬宗《游仙诗》后,标为游仙一门,均非悬解。至曹唐铺陈诡诞,大小《游仙》等作,累幅不休,痴人前政不得说梦。偶一览之,辄笑不能仰也。(潘德舆《养一斋诗话》卷八)

作游仙诗者多矣。自曹唐小游仙之后,又有大游仙、女游仙等作。(谢堃《春草堂诗话》卷七)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