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文学的文献·明代诗文总集
《雅颂正音》(《皇明雅颂》)5卷 刘仔肩编。刘仔肩,字汝弼,鄱阳(今属江西)人。洪武初年应召至京师,集当时“名公卿”及“林泉之士”(张孟兼后序中语)所作诗为《雅颂正音》,书前有宋濂序。所收作者上自公卿,下至衲子共六十余人三百多首诗歌,编者之作也收入其中。开国之初,诸家文集皆未成编,因此《雅颂正音》所选每人之诗寥寥数首,未能赅备,但它保存了一些无专集行世的明初诗人的作品。此书所收诗歌大致为三类:一是应制、奉旨之作,二是士大夫之间唱酬之作,三是题画、即景、抒怀之作。洪武三年(1370)王举直刊刻,有《四库全书》本。
《沧海遗珠》4卷,目录1卷 沐昂编。旧本不题编者姓名,书前有正统元年(1436)杨士奇序,《四库全书》编者据此推定编者为沐英第三子沐昂。此书收明初流寓迁谪于云南如朱经、方行等21人的诗作三百余首,这些作品都未被刘仔肩、王偁诸家诗选收录,故称《沦海遗珠》。作者姓名之下各注其字号里居,编者的去取颇为精审。《沧海遗珠》现存有《四库全书》本,《丛书集成续编》本。
《明文衡》98卷,目录2卷 程敏政编。程敏政(1445—1499),字克勤,休宁(今属安徽)人。成化二年(1466)进士及第,历官左谕德,直讲东宫。弘治十二年(1499)因科场案致仕。程敏政当时以学问渊博著称,为一时之冠。此书按文体分为诏、诰、谥册文、遣祭文、赋、骚、乐府、琴操、表笺、奏议、论、说、解、辨、原、箴、铭、颂、赞、七、第问、问对、书、记、序、题跋、杂著、传、行状、碑、神道碑、墓碣、墓志、墓表、哀诔、祭文、字说等38类,依照《玉台新咏》的体例题作者姓名。此书分类不免芜杂琐碎,但编者以文章著称于时,淹通赅博,此书也成为明初文章的渊海。所录皆洪武以后、成化以前之文,多台阁体歌功颂德之篇,颇能反映明初的文风。其中传状碑志多达三十余卷,几占全书三分之一,尚有社会史料价值。有明正德五年(1510)张鹏校刻本,通行有《四部丛刊》本。
《皇明西江诗选》10卷 韩阳辑。韩阳,会稽人。此书前有韩阳、韩雍、李奎景泰六年(1455)序,是一部主要收录洪武、永乐两朝江西台阁诸公诗歌的总集。韩泰序云:“余巡抚江西之明年,博采国朝江西之故老之诗得若干帙,属按察副使韩阳伯易、大理少卿李公文曜选而正立,逾年始成。”此书收明初江西87位诗人作品,录诗一千二百余首,“盖宗三百篇之派而颉颃李杜居多”,编者编选的目的是“见其讽讽皆治世之音,足以鸣国家之盛”,从而“羽翼风雅”。此书现存有《豫章丛书》本。
《皇明风雅》40卷 徐泰辑。徐泰,字子元,浙江海盐人。弘治十七年(1504)举人,官至福建光泽知县。著有《玉池谈屑》《皇明风雅》《诗谈》。《皇明风雅》是完成于嘉靖二年(1523)的一部分体明诗总集。全书收洪武至嘉靖间诗人四百八十余家,诗一千六百余首。所列诗歌,先以五古、七古、五律、五排、六律、七律、七排、五绝、六绝、七绝等体分,体下则以人分,各人之排列大体以时代先后。其编纂宗旨是“特取适己口者”(徐泰于本书卷首《题辞》)。有明嘉靖四年(1525)徐咸刻本,嘉靖十二年(1533)张沂刻本。
《古今诗删》34卷 李攀龙编。李攀龙(1514—1570),字于鳞,号沧溟,历城(今属山东济南)人。嘉靖二十三年(1544)进士,官至河南观察使。《古今诗删》34卷,此书前有王世贞序,卷二三至三四为明诗,明诗各体入选者大多为前后七子中人或李攀龙的同学、同乡。791首入选诗中有前后七子诗作441首,非常典型地反映了李攀龙的诗学倾向。有明徐中行订、汪时元刊刻本,钟惺、谭元春评的朱墨套印本,有《四库全书》本。
《徽郡诗》8卷 陈有守、汪淮、李敏同编。陈有守字达甫,汪淮字禹父,李敏字功甫,皆休宁人。此书创始于嘉靖三十六年(1557),成于三十八年(1559)。全书8卷,共收徽州籍作者146人,计诗754首,皆断自明初,而陈有守等3人之诗亦附于末。
《盛明百家诗》324卷 俞宪编。俞宪,字汝成,无锡(今属江苏)人。嘉靖十七年(1538)进士,官至湖广按察使。此书依殷璠《河岳英灵集》体例,对所收录的作者各冠以小序。所收作者上起洪武下至隆庆年间,共324卷。俞宪的诗学沿七子之余波,好收模仿古调之作。又务以标榜声气为宗,不以鉴别篇章为事,故略于明初而详于同时。此书有明隆庆间刻本。
《国雅》20卷、《续国雅》4卷 顾起纶编。顾起纶字玄言,号九华,无锡(今属江苏)人。二书编选明诸家之诗,上起洪武,下迄隆庆,首列品目一卷,仿钟嵘《诗品》、殷璠《河岳英灵集》、高仲武《中兴间气集》例,但《诗品》不载诗,此则载诗。《英灵》《间气》二集作者小序分列诸家名下,此则总冠卷首。所录诗篇,采摭颇富。起纶诗学奉《艺苑卮言》为圭臬,持论似乎精诣,而录诗多杂庸音。又声气交通,转相标榜,其入品者洪武至正德仅79人,嘉、隆两朝至52人,而附见姓名者尚不在其数。此书有明万历刻本,卷首有《国雅品》1卷,分别为士品、闺品、仙品、释品、杂品,编入《历代诗话续编》。
《国朝文纂》50卷 张士瀹编纂。张士瀹(黄虞稷《千顷堂书目》作“禴”),字心甫,号乐玄,昆山(今属江苏)人。嘉靖三十二年(1553)因避倭寇之难,移居南京,开始编纂《国朝文纂》。全书50卷,分赋、诗、文三大类编排,卷一至六为赋,卷七至二一为诗,卷二二至五○为文。赋、诗、文三类中又以体裁分类。各体之下,以人系篇,人各以时间为序。有明隆庆间刻本。
《皇明诗统》42卷 李腾鹏编。李腾鹏,字时远,南皮(今属河北)人。此书收明洪武至万历初年的一千八百多位诗人,一万二千多首诗。编者自序云:“参以群书,酌以鄙意,无论古近绝体,合格律者取之,关风化者取之,纪时事者取之。百不为多,一不为寡,而其体裁次序则准诸杨仲弘《唐音》也。复稽群贤之集,考方国之志,著其邑里姓氏爵谥及制行之大者为小传,以启学者尚友之志。”此书有明万历刻本及崇祯间重修本。
《诗女史》14卷拾遗1卷 田艺蘅辑。田艺蘅,字子艺,浙江钱塘(今杭州市)人。著有《留青日札》、《田子艺集》等。《诗女史》辑录自上古迄明代的妇女诗作,未2卷为明代妇女诗,共收30家近一百首。有明嘉靖三十六年(1557)刻本。
《媚幽阁文娱》初集9卷二集10卷 郑元勋编。郑元勋,字超宗,号惠东,扬州(今属江苏)人。天启四年(1624)举人,曾任兵部职方司主事。《媚幽阁文娱》是他于天启七年(1627)丁忧居家后选编的一部晚明名家小品文集。初集前有陈继儒、唐显悦、郑元勋序,二集前有陈继儒、俞彦、郑元勋序。此书按散文体类选辑晚明作家陈继儒、钟惺、谭元春、王思任、倪元璐、朱国桢等人的作品,文中有夹评,文末有总评。郑元勋通过选辑小品散文来表现他的文学思想:“文以适情,未有情不至而文者。侠客、忠臣、骚人、逸士,皆能快其臆,而显摅之,故能谈欢笑并,语怨泣偕。”此书有明崇祯年间刻本,现收入《四库禁毁书丛刊》。
《皇明十六名家小品》32卷 丁允和、陆云龙辑,陆云龙等评点。丁允和,字叔介,浙江仁和人。陆云龙,字雨侯,号翠娱阁主人,钱塘(今杭州市)人。此书成于崇祯六年(1633),共评选晚明屠隆、徐渭、王思任、虞淳熙、黄汝亨、董其昌、陈继儒、汤显祖、张鼐、陈仁锡、李维祯、袁宏道、袁中道、钟惺、文翔凤、曹学佺等16家小品文,加以评点。评点分行间圈点、眉批和文未总评,反映了晚明小品文的创作特色与发展历程。有明崇祯间刻本,现已收入《四库禁毁书丛刊》。
《石仓十二代诗选》 (明代卷) 曹学佺编。曹学佺(1574—1647),字能始,号石仓,侯官(今福建福州)人。万历二十三年(1595)进士,授户部主事,历官南户部郎中、四川按察使、广西参议,后因私撰野史削籍。家居二十余年,著书于石仓园中,主盟闽中文坛。南明唐王立,官至礼部尚书,事败投缳死。此书明诗初集86卷,次集140卷,三集100卷,四集132卷,五集52卷,六集100卷等。有崇祯年间刻本及《四库全书》本。
《皇明文征》74卷 何乔远编。何乔远,福建晋江人,万历十四年(1586)进士,历任刑部主事、南京工部右侍郎等。此书是一部选辑明代诗文词的总集,以文体编次,卷一至卷五为赋,卷六为乐章、琴操,卷七为古乐府与乐府变,卷八至卷一五为古体诗,卷一六至卷一九为律诗,卷二○至卷二一为绝句,卷二二为诗余(词),卷二三至七四为文,各体之中又再分类。自序云:“国家之施设建立,士大夫之经营论著,翻具其中,下及于方外、闺秀,无不兼并录。”并依《宋文鉴》之体例,附时艺数篇。编者求多求全,故稍伤冗滥。此书有明崇祯四年(1631)刻本。
《明文奇赏》40卷 陈仁锡编。陈仁锡(1579—1634),字明卿,号芝台,长洲(今江苏苏州)人。天启二年(1622)进士,天启七年(1627)因忤阉党魏忠贤而削籍,崇祯初召复故官,累迁南京国子监祭酒。此书所选自宋濂、杨维桢以至袁宗道、袁宏道,凡一百八十余人。《四库全书总目》云:“去取亦多未审,盖务博而不精,好分流品而无绪,悉不免冗杂之失云。”有明天启年间刻本。
《明文霱》20卷 刘士麟辑评。刘士麟,晚明杭州文人。此书前有吴太冲、洪吉臣序,按散文文体分卷辑评。所收作者自明初至崇祯年间,其中以中晚明作家为主。明初主要选宋濂的文章,所选前后七子中李梦阳、王世贞的文章较多,唐宋派主要选评王慎中、归有光的文章,而晚明小品作家徐渭、屠隆、袁宏道、陈继儒、汤显祖、钟惺、王思任等人的作品占据了绝对优势。从今天的角度来看,这是一部颇能反映明代散文的整体风貌和发展轨迹的选本,具有较为重要的文学史价值。此书有崇祯年间刻本,现收入《四库禁毁书丛刊》。
《皇明诗选》13卷 陈子龙、李雯、宋征舆编。陈子龙(1608—1647),字卧子,号轶符,松江华亭(今上海松江)人。崇祯十年(1637)进士,曾为兵科给事中。李雯(1608—1647),字舒章,青浦人,崇祯十五年(1642)举人,入清荐为内阁中书。宋征舆,字直方,松江华亭人。顺治四年(1647)进士,官至都察院左副都御史。三人合称“云间三子”。此书前有陈子龙、李雯、宋征舆序,按诗歌体裁分为13卷。作者姓名之下有小传,并有陈、李、宋三人的评论,所选诗作亦附有编者的点评。本书所选以前后七子的作品为主,其中李梦阳、何景明、李攀龙、王世贞四人的诗作数量远远超出其他各家,而公安、竟陵诸家之中仅收袁宏道七古诗1首,由此可以看出编者的诗学主张。此书有明崇祯年间刻本,现已收入《上海文献丛书》。
《皇明经世文编》504卷、补遗4卷 陈子龙编。此书前有方岳贡、张国维、任浚、黄澍、张溥、许誉卿、冯明玠、徐孚远、陈子龙序,编者从四百二十余人的文集和奏议中,“取其关于军国济于实用者,上自洪武,迄于皇帝改元,为经世一编,文从其人,人从其代”,其编排顺序是“首先代言,其次奏疏,又其次尺牍,又其次杂文”,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此书有崇祯年间云间平露堂刻本,现已收入《续修四库全书》和《四库禁毁书丛刊》。
《列朝诗集》81卷 钱谦益编。钱谦益(1582—1664),字受之,号牧斋,常熟(今属江苏)人。明万历三十八年(1610)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崇祯初任礼部侍郎、翰林侍读学士。南明弘光朝为礼部尚书。入清后以礼部右侍郎管秘书院事,充《明史》馆副总裁。钱谦益是明末文坛领袖,《列朝诗集》编定于明清之际,选录明代278年间的诗作,共81卷,入选诗人一千六百余家。全书总分为甲、乙、丙、丁四集,帝王诗置于卷首为“乾集”,僧道、妇女、宗室和域外诗列于卷末为“闰集”,元末明初的诗则编在乾集后为“甲集前编”。
《列朝诗集》是仿金代元好问《中州集》而纂集的,旨在以诗存史,保存一代文献,所以其编辑体例一如元好问的做法,以诗系人,以人系传。所选作品一般都属作者的代表作,间亦有借诗以存其人的情况。每个作者的小传,都介绍姓氏爵里生平,品评其作品得失,资料比较丰富,有些记述在今天已是罕见的史料,弥足珍贵。《列朝诗集》有清顺治九年(1652)毛氏汲古阁刻本。至康熙三十七年(1698),钱谦益的族孙钱陆灿曾汇集《列朝诗集》的小传为一编,单独刊行,名为《列朝诗集小传》,有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排印本。
《明文海》482卷 黄宗羲编。黄宗羲(1610—1695),字太冲,号梨洲,余姚(今属浙江)人。明末清初大思想家、著名学者。清康熙十四年(1675)以前,黄宗羲尝选《明文案》270卷,后复得昆山徐乾学传是楼所藏明人文集,乃更辑《明文海》,分28体,每体之下,又各分子目。如“赋”下分16目,“书”下分27目,“传”下分20目,“墓文”下分13目。分类较为繁碎,各种体裁之间,或分或合,又复错互不伦。编次杂粹,未得体要。此书盖宗羲晚年未定之本。兹编兼收并蓄,搜罗极富,可谓一代文章之渊薮,有很高的文学史料价值。原书卷帙繁重,少有传抄之本,原本600卷,未经刊行。《四库全书总目》题482卷(其中原缺2卷),系删去其记晚明史事部分118卷。
《明文授读》62卷 黄宗羲编。黄宗羲与顾炎武、王夫之同为明清之际三大思想家。著有 《宋元学案》《明儒学案》《明夷待访录》《南雷文集》等。他编成《明文海》之后,其子黄百家以《文海》卷帙浩繁,请宗羲选其尤工者编成《明文授读》,其序则仍用《文海》之旧,盖其门人张锡琨移冠于此集,如见其去取之宗旨。此书由编者自行筛取,何者该去,何者该存,均其亲自定夺,最能体现原编者论文的主张,与他人选录者固自不同,当可视为《明文海》简本。《明文授读》有清康熙味芹堂刻本。
《明文在》100卷 清薛熙编。薛熙,字孝穆,常熟(今属江苏)人。此书选录明人诗文两千余篇,仿萧统《文选》体例,将辞赋、诗歌、各体文章分为72类,类别较《文选》更为繁碎,且多重叠。如“序”之一体,就有经史序、应制序、文集序、诗集序、乐府序等12种。古代诗文总集,分类繁琐,几为通病,而此书则尤为突出。编者为汪琬门人,于古文师承有自,辑录尚能鉴别,然数量繁多,仍不免有简择难精之弊。有清康熙三十一年(1692)刻本,通行有清光绪间江苏书局刻本。
《明诗综》100卷 朱彝尊编。朱彝尊(1629—1709),字锡鬯,号竹坨,秀水(今浙江嘉兴)人。康熙十八年(1679)以布衣入选博学鸿词科,除翰林院检讨,与修《明史》。康熙三十一年(1692)归里筑曝书亭,专事著述。《明诗综》是朱彝尊编选的明代诗歌总集,共100卷。其友人汪森、朱端、张大受、钱炌等人分卷辑评,录存明代诗人三千四百余人的作品。朱氏意在成一代之书,故求全图备,自洪武至崇祯历朝作者大致网罗无遗,除重要诗家如刘基等选入百首以上外,一般小家只选一二首。其意在或因诗而存其人,或因人而存其诗,而不在作者是否为有成就的诗人。编辑体例,首卷录明室诸帝王之作。第2卷至第82卷,按时代先后编入诗家作品。对于明末死于封疆任上之臣、亡国之士大夫、党锢之士、遗民之入清在野者特别注意广为搜罗。但因惧触清廷之忌,所选含而不露之作较多,远未能选出此时期的代表作品。第83卷至99卷,分别辑录宫掖、宗室、闺门、僧道、土司、属国、神鬼等诗。末卷录民间杂歌谣辞155首,以备一格。
朱氏此书是因不满钱谦益《列朝诗集》而作,相对于钱作,有不少改进,如在小传集评方面颇有斟酌。给入选诸家作小传,仅略叙始末,作客观介绍,不似钱氏有时横迁他事,巧弄讥弹。里贯之下,分载诸家评论,朱氏自评附于最后。有鉴于钱氏只凭门户之见以致毁誉不当之失,此书评论明人诗较为持平。朱氏又长于史学,所选明诗又多朝政得失、人物臧否之作,评论亦多涉及一代掌故,常可补史乘所不及。后人对朱氏评论甚为重视,经姚祖恩自书中辑出,编为《静志居诗话》24卷单行,有清嘉庆二十四年(1819)扶荔山房刊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0年出版了排印本。《明诗综》有清康熙四十四年(1705)自序六峰阁刊本及四库全书本。
《明诗别裁集》12卷 沈德潜、周准合编。沈德潜(1673—1769)字确士,号归愚,长洲(今江苏苏州)人。乾隆进士,曾任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论诗主“格调说”。此书是他与同郡周准选编的一部明诗选集,前有沈德潜、周准、蒋重光序。编者所选之诗,“皆深造浑厚,和平渊雅,合于言志永言之旨;而雷同沿袭,浮艳淫靡,凡无当于美刺者屏焉。”他在《明诗综》的基础上选择明代340位作家各种体裁的诗歌一千零二十余首,“因诗存人,不因人存诗也”,标准比较严格。此书有乾隆四年(1739)刻本,中华书局1975年出版缩印本,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排印本。
《明三十家诗选》初集8卷二集8卷 汪端编。汪端(1793—1839),清代女诗人,字允庄,一字小韫,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学诗宗高启。此书初集正选13家,即刘基、高启、李东阳、李梦阳、何景明、徐祯卿、谢榛、李攀龙、王世贞、陈子龙、顾炎武、陆世仪、陈元孝,附录20家。二集正选17家,即贝琼、张以宁、杨基、袁凯、孙、林鸿、李昱、程本立、边贡、皇甫汸、高叔嗣、区大相、徐熥、徐、曹学佺、邝露、夏完淳,附录48人。 编者自云:“初集诸家就主盟之晋楚也,二集诸家犹列国之宋郑鲁卫也,附录诸家犹附庸之邾吕杞薛也。”依《中州集》《元诗选》体例,作者姓名之下有较详细的传记,还仿《明诗综》例,传记之后附各家评论,编者的评论也包括在内。编者论诗云:“诗不可不清,而尤不可不真清者。”此书选诗“以清苍雅正为宗”。此书有道光二年(1822)汪端刻本,同治十二年(1873)蕴兰吟馆重刻本。
《古谣谚》100卷 杜文谰辑。杜文谰(1815—1881),字小舫,浙江秀水(今嘉兴)人。诸生,入资为县丞,以功晋布政使衔,任两淮盐运使。《古谣谚》100卷,收录上古至明代的谣谚。有咸丰十一年(1861)曼陀罗华阁丛书本,又有光绪十八年(1892)扫叶山房本,另有今人周绍良标点本,中华书局1958年版。又有周顺东、谭属春、陈爱平点校本,岳麓书社1992年版。
《明诗纪事》187卷 陈田编。陈田(1849—1921),字崧山,号黔灵山樵,贵阳(今属贵州)人。光绪十二年(1886)进士,授编修,曾任御史,清亡后以遗老身份留居北京。《明诗纪事》 自光绪九年(1883)开始编纂,光绪二十五年(1899)初稿完成,前后历17年。录诗四千余家,按天干数分为10签,自甲至辛8签,略依时代为次。甲签30卷,录明初洪武年间诸家诗。乙签22卷,录建文至景泰间诸家诗,以建文殉节诸人为首。丙签12卷、丁签17卷,录天顺至弘治、正德各朝诗。戊签22卷,录前七子之后、后七子之前诸家诗。己签20卷,录嘉靖间诗。庚签30卷,录万历间诗。辛签34卷,录天启、崇祯两朝诗,而特重抗清义烈与入清遗民。
此书虽以纪事为名,实以录诗为主,无事可纪者亦广为甄录。纪事先录史传,次以诗评,常殿以陈氏评语,或以陈氏自己概括的史传评语代之。每签前各有小序一篇,概述当代诗史,评骘入选大家与一代诗风,贯串起来即是一部明代诗史大纲。陈田非常重视明末诸家,有意补《明诗综》阙漏。对明清之际忠节遗逸诸家收入较多,而且将他们冠于天启、崇祯诸家之前,表彰之意甚明。乙签多录建文殉节诸家,尤具特色。
《明诗纪事》甲至辛8签,于光绪二十五年(1899)至宣统元年(1909)连续由陈氏听诗斋自刊,共187卷。后有1936年商务印书馆《万有书库》第二集排印本,壬、癸二签未刊。今人蔡传廉等点校《明诗纪事》,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年排印本。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