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两汉文学与出土文献·出土简帛中的文学遗产·出土简牍中的文学遗产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先秦两汉文学与出土文献·出土简帛中的文学遗产·出土简牍中的文学遗产

简牍的发现在以前并不少见,著名的如孔壁、汲冢等,其出土简牍早已进入了传世文献领域,在这里就不多说了。我们下面概述一下简帛学成立百年以来(尤其是20世纪70年代以后)与文学有关的新发现。

1907年斯坦因在甘肃敦煌汉长城障燧遗址发现两支残简,最早曾由法国汉学家沙畹(Edouard Chavannes)著录于《斯坦因东突厥斯坦所获汉文文书》(Les documents chinois decouvertspar Aurel Stein dans les Sables du Turkestan oriental)一书中。1914年罗振玉、王国维所著《流沙坠简》正确地辨析出实为《汉书·艺文志》“兵家”所著录的《力牧》佚书,其中“力牧”作“力墨”。罗振玉认为:“虽班氏斥为伪托,然千余年久佚之秘籍,虽仅存数字,然藉以窥知体例,仍可宝也。”这是20世纪简帛佚籍的初次发现。

1914年斯坦因在敦煌汉长城障燧遗址发现一方东汉木牍,1931年张凤《汉晋西陲木简汇编》最早曾予著录,并称之为《风雨诗》。上有一诗:

日不显目兮黑云多,月不可视兮风非(飞)沙,从(纵)恣蒙水诚(成)江河,州(周)流灌注兮转扬波。辟(壁)柱槙(颠)到(倒)忘(妄)相加,天门侠(狭)小路彭(滂)池(沱),无因以上如之何,兴章教海(诲)兮诚难过。

——《敦煌汉简》2253



诗共八句,每句用韵,与柏梁台体接近。陈直先生“疑为隗嚣宾客之所作”。这是简帛佚诗的最早发现。

在斯坦因的这一次发现中,还有一支非常著名的西汉简,张凤《汉晋西陲木简汇编》称之为《田章简》。简文为:

……为君子? 田章对曰,臣闻之:天之高万万九千里,地之广亦与之等。风发綌(谿) 谷,雨起江海,震……

——《敦煌汉简》2289



其内容与敦煌写本句道兴《搜神记》《晏子赋》《孔子项托相问书》等有关,对于研究汉、唐两代的俗文学之间的密切关系具有重要的价值,应该得到应有的重视。

1957年河南信阳长台关楚墓出土战国楚简,这是当时出土最早的战国竹书。原先大家多认为是儒家书籍,经过学者进一步研究后,简文与《太平御览》卷八○二所引《墨子》佚文及《孔子家语·好生》接近,李学勤后来定为《墨子》佚篇

1959年甘肃武威磨嘴子东汉墓出土汉简480支,主要是《仪礼·丧服》的经传和《日书》等。整理者陈梦家认为简本《丧服》等属于庆氏本或者后氏本,可能是庆氏之学。而沈文倬则认为是古文或本。简文的出土对于经学史的研究具有重要价值。

1972年山东临沂银雀山西汉墓出土大量简本古书,计有竹简4942支及数千残片。其中包括《孙子兵法》《孙膑兵法》《六韬》《尉缭子》《晏子春秋》等古书以及其他佚籍等。尤其是《孙子兵法》和《孙膑兵法》一起出土彻底粉碎了“疑古”论者对于“吴孙子”和“齐孙子”的混淆和怀疑。

令人感兴趣的是,在银雀山汉简中出土了《唐勒》佚赋,汤漳平、谭家健等先生先后作了编连和考释工作。从残简中可以看出,这是一篇唐勒、宋玉谈论御术的赋,汤漳平、李学勤甚至建议改称《御赋》。它的出土对于进一步研究宋玉传世作品的真伪提供了新的证据。

1973年河北定州八角廊西汉墓出土汉简约二千五百支,其中包括《论语》《儒家者言》《哀公问五义》《保傅传》《文子》《六韬》《日书》等。其中简本《论语》是目前发现的最早的《论语》抄本,可能与《鲁论语》有关。简本《文子》与今本《道德篇》等接近,也有不见于今本的佚文。《儒家者言》与《说苑》等接近,李学勤认为是《孔子家语》的原型。其他如《哀公问五义》《保傅传》都见于今本《大戴礼记》等,《六韬》也与今本接近,但是也有部分内容不见于传世本

1975年湖北云梦睡虎地秦墓出土秦简1155支,另有残片80片。计有《编年记》《语书》《秦律十八种》《效律》《秦律杂抄》《法律答问》《封诊式》《日书》甲乙种等。令人感兴趣的是,整理者曾经指出,秦简《为吏之道》的形式与《荀子·成相篇》接近。已有学者径名为《睡虎地秦简成相篇》

此外,《日书》甲种《取妻》等中还有一些“牵牛以取织女,不果,三弃”等早期神话传说,对于文学史研究也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另外一墓出土了署名黑夫、惊的两方木牍,正反合计有527字,是现存最早的家书。它们对于研究秦代的“私文书”有一定作用。

1977年安徽阜阳双古堆西汉墓出土竹简六千余支,其中包括《仓颉篇》《诗经》《周易》《年表》《大事记》《作务员程》《行气》《万物》(旧题《杂方》)《刑德》《日书》《相狗经》《庄子·杂篇》、《楚辞》及佚辞赋等。文学界比较注意的是《诗经》《庄子》及辞赋等,但是除了《诗经》内容较多外,其他都比较残碎。简本《诗经》包括今本近六十篇《国风》和《小雅》中的《鹿鸣》《伐木》等篇,但多不完整,与齐、鲁、韩、毛等四家诗都不相同。《周易》则有别于传世本,整理者以为与《史记·龟策列传》接近。一般认为此《周易》应属于《汉书·艺文志》“数术略”中“蓍龟家”之《易》。此外,《万物》的性质与《山海经》《博物志》近似,也可以进行对比研究

1979年甘肃敦煌马圈湾汉边塞遗址出土木简1271支,均已收入中华书局1991年出版的《敦煌汉简》一书中。有趣的是,其中有一支关于韩朋故事的西汉残简引起了学者的注意。简文如下:

……书,而召韩朋而问之。韩朋对曰:臣取妇二日三夜,去之来游,三年不归,妇……

——《敦煌汉简》496A



研究者推测,其与《搜神记》、敦煌本《韩朋赋》一脉相承。尤其是《韩朋赋》,可能受到过这类作品的影响,《韩朋》残简大概主要是用作讲故事者的底本的

1981年湖北江陵九店楚墓出土竹简205支,其中包括 《日书》《季子女训》等。 其中有段祷辞提到“[□]敢告□之子武夷: 尔居复山之基,不周之野,帝谓尔无事,命尔司兵死者,今日某将欲食,某敢以其妻□妻汝”云云,包含着一段重要的神话古史传说

1983年湖北江陵张家山西汉墓出土竹简约一千二百支,其中包括《二年律令》《奏谳书》《盖庐》《脉书》《引书》《算数书》《日书》等。除了法律书籍和医学书籍之外,比较引人注目的是《盖庐》,简文所言为申胥与盖(阖)庐的问答,是较早的兵家佚书,有明显的兵阴阳家思想

同地1986年又在其他墓中出土了《律令》《功令》《去谷食气》《盗跖》及历谱等,其中部分汉律内容与上次发现相同。比较引人注目的是《庄子·盗跖》篇,可以证明《庄子》“杂篇”的时代也是相当早的

1986年甘肃天水放马滩秦墓出土秦简464支,其中包括《日书》甲乙种、古地图以及整理者何双全先生定为《墓主记》的佚书。李学勤经过仔细研究,发现所谓《墓主记》其实是一篇志怪故事,讲的是一个名叫“丹”的人死而复活的过程。这种志怪故事,“反映了佛教轮回思想传入以前人们对死后情形的宗教信仰”

1988年湖南省慈利石板村楚墓出土竹简一千余支,其中有《国语·吴语》《逸周书·大武》《管子·霸形》《宁越子》等古书。惜材料未完全公布,详细内情不得而知。

1993年湖北江陵王家台秦墓出土竹简八百余支,其中有《效律》《日书》《归藏》等。最引人注目的就是秦简《归藏》的发现。除了占卜的内容之外,其中包含了很多神话传说。如《寡》卦(相当于《周易》的《坤》卦):

《寡》曰:不仁。昔者夏后启是以登天,啻(帝)弗良而投之渊。共工队(坠)□江……

又如《同人》卦:

《同人》曰:昔者黄啻(帝)与赤啻(帝)战,……[巫]咸占之曰:果哉! 而有吝……

又如《归妹》卦:

《归妹》曰:昔者恒(姮)我(娥)窃毋死之[药]……奔月而枚占……

其中谈到嫦娥奔月的传说,尤为宝贵。

1993年江苏东海尹湾西汉晚期墓出土简牍168枚,除了文书简外,其中还包括《六甲阴阳书》《行道吉凶》《刑德行时》《元延二年起居记》及历谱等。最令人感兴趣的是墓中所出的《神乌赋》。连同残字在内,全赋约有六百六十字左右。此赋讲述了一个完整的鸟的故事,在目前所能看到的以讲述故事为特色的所谓俗赋中是时代最早的一篇,比《孔雀东南飞》早200年以上。也有学者从故事类型学的角度就其与民间文学的关系作了较为深入的研究

1993年湖北荆门郭店楚墓出土楚简805支,其中包括《老子》甲乙丙本、《太一生水》《鲁穆公问子思》《穷达以时》《唐虞之道》《尊德义》《忠信之道》《成之闻之》《六德》《性自命出》《缁衣》《五行》《语丛》(一至四)等。

郭店楚简出土佚书的大发现又一次震动了世界。其所出儒道著作,对于我们重新审视先秦时期的学术思想具有重要价值。尤其是填补了先秦时期子思与孟子之间的儒学缺环。现在郭店楚简和上博楚简已经成为学术界的热门话题,文学界备加关注也是很自然的事。李学勤指出,郭店楚简《性自命出》前半部分,详细讨论了乐与礼的关系、礼乐与性情的关系,以至性与天命的关系,理论非常精练,对探讨早期儒家文艺学说有特殊的价值

1993年上海博物馆从香港购回战国楚简一千二百余支。其中包括《孔子诗论》《缁衣》《性情论》《民之父母》《子羔》《鲁邦大旱》《从政》《昔者君老》《容成氏》《易经》《孔子闲居》《彭祖》《乐礼》《曾子》《武王践阼》《赋》《子路》《恒先》《曹沫之陈》《夫子答史留问》《四帝二王》《曾子立孝》《颜渊》《乐书》等八十余部古书。

就其先期公布者而言,《孔子诗论》引起了大家的极大关注。尤其是文学界,也迅速闻风而动,于2002年1月由北京语言文化大学中华文化研究所等单位召开了一个名为 “《战国楚竹书·孔子诗论》与先秦诗学”学术研讨会,《孔子诗论》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除了大家热衷讨论的其与《毛诗序》的关系之外,《诗论》还有很多值得注意的文学现象,如断章取义、与四家诗的关系、“兮”字或省略或作“氏”等,也有学者做了较为深入的研究。此外,楚简《容成氏》中也有一段有关舜命夔制乐、夔作乐时模仿自然的记载。随着上海博物馆藏楚简的不断公布,我们相信还会有更激动人心的文学发现。

注释

② 参见舒学《我国古代竹木简发现、出土情况(资料)》,《文物》1978年1期。③ 罗振玉、王国维《流沙坠简》第82页,中华书局1993年版。① 陈直《汉诗之新发现》,陈直《文史考古论丛》第53页。② 释文用裘锡圭《〈田章简〉补释》,《简帛研究》第三辑。③ 参见李学勤 《信阳楚墓中发现的最早的战国竹书》,《光明日报》1957年11月27日。① 参见中山大学古文字研究室楚简整理小组 《一篇浸透着奴隶主思想的反面教材——谈信阳长台关出土的竹书》,《文物》1976年6期;又王志平《〈孔子家语〉札记》,《学术集林》卷九。② 参见李学勤《长台关竹简中的〈墨子〉佚篇》,载李学勤《简帛佚籍与学术史》,时报文化出版企业有限公司1994年版。现在对于长台关楚简的性质和定名还有争议,如杨泽生《战国竹书研究》(博士论文)认为其思想仍然属于儒家,李零《长台关楚简〈申徒狄〉研究》(《简帛研究》网站)则认为应径称为《申徒狄》。③ 参见甘肃省博物馆、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武威汉简·叙论》,文物出版社1964年版。④ 参见沈文倬《汉简〈服传〉考》,《文史》第二十四、二十五辑。⑤ 参见吴九龙《银雀山汉简释文》,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⑥ 参见汤漳平《论唐勒赋残简》,《文物》1990年4期;又谭家健《〈唐勒赋〉残篇考释与其他》,《文学遗产》1990年2期。⑦ 同上汤漳平文;又李学勤《周易经传溯源》第95页。① 参见河北省文物研究所定州汉墓竹简整理小组《定州西汉中山怀王墓竹简〈论语〉介绍》,《文物》1997年5期;又王素《河北定州出土西汉简本〈论语〉性质新探》,《简帛研究》第三辑。② 参见李学勤《定县八角廊汉简儒书小议》,《简帛研究》第一辑。③ 参见河北省文物研究所定州汉墓竹简整理小组《定州西汉中山怀王墓竹简〈六韬〉释文及校注》,《文物》2001年5期。④ 参见《睡虎地秦墓竹简》,文物出版社1978年版。《为吏之道》等多录格言隽语,颇有些类似后世《古俪府》之类专收俪语的类书。这在出土文献中也不乏其例,如郭店楚简《语丛》、居延汉简《愚吏》(魏启鹏《居延“愚吏”简校笺》,《简帛研究》第一辑)等都是如此。⑤ 姚小鸥《〈睡虎地秦简成相篇〉研究》,参见姚小鸥主编《出土文献与中国文学研究》一书。出土古书的定名通常有几个原则:如果原有篇名,则依原篇名。如睡虎地秦简中《语书》《效律》《封诊式》《日书》乙种就是原有的篇题。如果原书没有标题,定名一般又有两种原则。一是考古学原则:如称“《老子》乙本卷前古佚书”而不称“《黄帝四经》”。一是文献学原则,也就是所谓“首句标其目”(白居易《白氏长庆集》卷三《新乐府序》)。最忌讳的就是整理者和研究者根据自己的理解命名。过去银雀山汉简曾经盛传出土了古《管子》、古《墨子》等(罗福颐《临沂汉简概述》,《文物》1974年2期),其实后来经过研究,不过是《守法》《守令》等13篇而已(这是原有的篇题)。类似教训值得吸取。过去马王堆帛书整理过程中也出现过争议,如《战国纵横家书》,有的认为是《战国策》,有的认为是《苏子》,最后整理小组采用了朱德熙先生的折中意见,定名为《战国纵横家书》。这是一个较为慎重的作法。有时由整理者带来的错误命名往往更致命,如郭店楚简《成之闻之》,不少学者已经指出,其首简应与他简拼缀,当为“是以君子贵成之”。这样一来,《成之闻之》的命名事实上已经瓦解了。但是我们还不得不使用其错误定名,实在是无可奈何。① 参见刘乐贤《睡虎地秦简日书研究》,文津出版社1994年版。② 参见胡平生、韩自强《阜阳汉简〈经〉研究》,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版。③ 参见韩自强《阜阳汉简〈周易〉研究》,《道家文化研究》第十八辑。④ 参见胡平生《〈阜阳汉简·周易〉概述》,《简帛研究》第三辑。⑤ 参见文化部古文献研究室、安徽阜阳地区博物馆阜阳汉简整理组《阜阳汉简〈万物〉》;胡平生、韩自强《〈万物〉略说》。并见《文物》1988年4期。⑥ 释文用裘锡圭《汉简中所见韩朋故事的新资料》(《复旦学报》1999年3期),略有改动。① 释文用裘锡圭 《汉简中所见韩朋故事的新资料》(《复旦学报》1999年3期)第109页-113页,略有改动。② 释文采李家浩说,改用宽式。参见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北京大学中文系编《九店楚简》第50页,中华书局2000年版。③ 参见饶宗颐《说九店楚简之武(君)与复山》,《文物》1997年6期;又夏德安(Donald Harper)《战国时代兵死者的祷辞》(陈松长译),《简帛研究译丛》第二辑。④ 参见张家山二四七号汉墓竹简整理小组 《张家山汉墓竹简 [二四七号墓]·前言》,文物出版社2001年版。⑤ 参见廖名春《竹简本〈庄子·盗跖篇〉管窥》,《清华大学思想文化研究所集刊》第一辑;又《〈庄子·盗跖篇〉探源》,《文史》第45辑、《中国哲学》第19辑。① 何双全《天水放马滩秦简综述》,《文物》1989年2期。② 李学勤《放马滩简中的志怪故事》,《文物》1990年4期。③ 参见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慈利县文物保护管理研究所《湖南慈利石板村36号战国墓发掘简报》,《文物》1990年10期。《简报》原称出土了《战国策》《吴越春秋》等,经研究后实为《国语》等。④ 荆州地区博物馆《江陵王家台15号秦墓》,《文物》1995年1期;又王明钦《试论〈归藏〉的几个问题》,载古方等编《一剑集》,中国妇女出版社1996年版。⑤ 连劭名《江陵王家台秦简与〈归藏〉》,《江汉考古》1996年4期;李家浩《王家台秦简“易占”为〈归藏〉考》,《传统文化与现代化》1997年1期。① 王明钦《王家台秦墓竹简概述》,“新出简帛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② 参见裘锡圭《〈神乌赋〉初探》,《文物》1997年1期。修订本见连云港市博物馆、中国文物研究所《尹湾汉墓简牍综论》,科学出版社1999年版。③ 参见刘乐贤、王志平《尹湾汉简〈神乌赋〉与禽鸟夺巢故事》,《文物》1997年1期。④ 多数学者认为郭店楚简的时代是战国中期,但是也有少数学者坚持其时代已晚至战国晚期。我们认为郭店楚简的下限甚至在荀子之后。参见王志平《郭店楚简〈穷达以时〉 丛考》,“长沙三国吴简暨百年来简帛发现与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① 参见李学勤 《出土佚书的三点贡献》,姚小鸥主编 《出土文献与中国文学研究》 第2页。② 研讨会的有关论文很快刊发在《文艺研究》2002年第2期上就是一个证明。③ 王志平《〈诗论〉发微》,《华学》第六辑。④ 参见王志平《〈容成氏〉中制乐诸简的新阐释》,朱渊清、廖名春主编《上博馆藏战国楚竹书研究续编》,上海书店出版社2004年版。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