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批评著作。一卷。唐孟棨撰。孟棨(生平不详),字初中。曾蹭蹬科场三十余年,登第甚迟。据其自序,《本事诗》作于光启二年(886)十一月,离唐朝灭亡仅二十一年,孟棨本人当也已入老年。《新唐书·艺文志》著录“孟启《本事诗》一卷”,据其他资料,“启”当为“棨”之误。
唐代论诗,往往直接论述诗的形式、格套、作法、风格,《本事诗》则别创一体,记录某些具体诗篇的写作缘起、成因等本事,也有个别荒诞不经、不足凭信的传闻。孟棨在序中说:“诗者,情动于中而形于言。故怨思悲愁,常多感慨。抒怀佳作,讽刺雅言,虽著于群书,盈橱溢阁,其间触事兴咏,尤所钟情,不有发挥,孰明厥义?”可以说是写作此书的理论基础和指导思想,意谓诗乃因事而作,情动于中,唯有了解感发成诗的本事,方能理解该诗的题旨意蕴。这种知人论世的“外批评”,无疑是有道理的,所以其方式为宋代以后的大量诗话所采用,成为中国古代文学理论批评的特殊形式。孟棨的首创之功,实不可没。
共有“情感”、“事感”、“高逸”、“怨愤”、“征异”、“征咎”、“嘲戏”七篇,各篇之中均有诗本事若干则,最多者十二则,最少者仅三则。所谓“情感”,即因情(爱情)感而成诗;“事感”,即因事感而成诗;“高逸”,则为清高超俗而作诗;余类推。其中有些记载,确有助于对有关诗篇的理解。如刘禹锡《赠看花诸君子》(紫陌红尘拂面来)、《再游玄都观》(百亩庭中半是苔)二诗,以比兴手法,意在言外,按照字面甚难索解。读《事感》篇所记本事之后再读二诗,对其讽刺嘲笑群小之意及二十余年始终如一的不折不挠的战斗精神,即可得以洞晓。另外,《本事诗》中也偶有诗人的论诗之语,如《高逸》篇记李白论诗云:“梁陈以来,艳薄斯极,沈休文又尚以声律,将复古道,非我而谁与?”“兴寄深微,五言不如四言,七言又其靡也,况使束于声调俳优哉!”此二段不见于李白著作和其他记载,却与李白别的论诗之语相合,大致可信,可以窥见李白某一时期或某一方面的文学思想及其与创作实践的矛盾,大而言之亦有助于了解唐代前期诗文革新的文学思潮,故素为文学批评史论著所常引用。
有《津逮秘书》本,通行的有《历代诗话续编》本,古典文学出版社排印本。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