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郑德辉
元曲四大家之一。属于后期作家。名光祖,平阳襄陵(在今山西襄陵县东十五里)人。《录鬼簿》云:“以儒补杭州路吏。为人方直,不妄与人交,故诸公多鄙之,久则见其情厚,而他人莫之及也。病卒,火葬于西湖之灵芝寺……”生卒年无考,约为(1280?—1360?),《录鬼簿》记其病卒,知其卒在钟嗣成以前也。他作过杭州路衙门内的书吏。善作曲,名闻天下,声彻闺阁,伶伦辈称“郑老先生”。他久居杭州,杂剧后期,杭州亦为一重心(说杂剧重心南移,受《录鬼簿》影响)。剧本风格,接近王实甫。著有杂剧十八种,今存八种,以《倩女离魂》最为有名。
《倩女离魂》据唐人陈玄祐的《离魂记》敷演而成。词章优美,不减实甫。剧叙王文举与张倩女,从小由父母指腹为婚。王长大后到张家去,张父已亡。张母使他们相见,兄妹相称。他们互相爱悦,而未能成婚。王生上京赴考,张女送别(第一折)。这一段〔后庭花〕、〔柳叶儿〕二支,善用叠字:急煎煎、青湛湛、气氲氲、疏剌剌、扑簌簌、细濛濛、淅零零、各剌剌、矻蹬蹬、一望望、一步步、一程程。配合音乐歌唱,确实好听。欣赏元剧,要从歌剧的角度出发。
送别后张女即病,而王生孤舟夜泊秋江之上,忽见张女在岸上行来,求与王生同舟上京。王始责以礼义,终而许以同行(第二折)。此折最美:
“〔越调斗鹌鹑〕……悄悄冥冥,潇潇洒洒。我这里踏岸沙,步月华;我觑这万水千山,都只在一时半霎。”
“〔小桃红〕我募听得马嘶人语闹喧哗,掩映在垂杨下。唬得我心头丕丕那惊怕。原来是响珰珰鸣榔板捕鱼虾。我这里顺西风悄悄听沉罢。趁着这厌厌露华,对着这澄澄月下,惊的那呀呀呀寒雁起平沙。”
“〔调笑令〕向沙堤款踏,莎草带霜滑,掠湿湘裙翡翠纱。抵多少苍苔露冷凌波袜。看江上晚来堪画,玩冰壶潋滟天上下,似一片碧玉无瑕。”
此折〔斗鹌鹑〕、〔紫花儿序〕、〔小桃红〕、〔调笑令〕、〔秃厮儿〕、〔圣药王〕数支,描写自由无拘束的魂旦飘飘荡荡,追赶王生,配合着江边月夜秋景,境界清新,非常美丽而明朗。曲文融合着唐诗、宋词,优美自然,雅俗共赏。是元剧中难得的好文章。汤显祖《邯郸梦》有袭此之处。
第三折写正旦在家相思卧病,得王生信知他与夫人同居,一气几绝。
第四折写魂旦伴着得官后的王生衣锦还乡。〔刮地风〕、〔四门子〕二支写春日满路花开,夫妻并马而行,春风得意的乐趣,活泼乐观,亦为佳曲。〔古水仙子〕“将水面上鸳鸯,忒楞楞腾分开交颈,疏剌剌沙鞴雕鞍撤了锁鞓,厮琅琅汤偷香处喝号提铃,支楞楞争弦断了不续碧玉筝,吉丁丁珰精砖上摔破菱花镜,扑通通冬井底坠银瓶”用拟声字入神,在弦索中听之尤妙。此所以郑氏与关马白并称关马郑白也。
到了家门,王生得知小姐染病在床,疑心魂旦是妖精。绣房中病旦起来,二人合而为一:“猛地回身来合并”。其间穿插一个梅香,十分惊讶。全剧以〔水仙子〕作结:
想当日暂停征棹饮离尊,生恐怕千里关山劳梦频。没揣得灵犀一点潜相引,便一似生个身外身。一般般两个佳人,那一个跟他取应,这一个淹煎病损,(母亲,)则这是倩女离魂。
此剧写悲欢离合,情节离奇佳妙,曲词艳丽夺目,于《西厢记》外另辟奇景。富于心理描写。能够曲折地传达在封建礼教的束缚下,女性如何为了爱情而恹恹成病,而自由无拘碍的梦魂能够追随她的爱人,过美满幸福的生活。富于感染力。原传奇文本好,改编为剧本更其动人。把陈玄祐长不满千字的小说,写成这样一个剧本,颇不寂寞。富于创造力。
全本是正旦唱,而二折是真人,二折是魂旦。最后魂旦真人合并为一。在演出效果上,必定是很受欢迎的。
但是亦有缺点。(1)陈玄祐原文说王生是张女父亲的外甥,与张女为表亲。幼时,张父曾以女许之,因此他们长成后,常私感于寤寐。其后张父乃以女许他人。张女颇为郁抑。王生遂求赴京。王生诀别上船。张女梦魂追赶之。此事是爱情被间阻,已绝望而化出一段奇情。剧本中说王张指腹为婚,不过以兄妹相称而已,王生赴考,回来后必可成亲。不如原文之有强烈反抗性。(2)原文,王生见张女来奔,即大喜过望,匿于船中。而剧本中则王生责以礼义,久而后方允许载,颇为迂腐,有头巾气。
瑕不掩瑜。此剧思想性与艺术性之高,得力于唐人传奇。故而传唱到清初,为元剧中生命较长之剧本。
郑氏除《倩女离魂》外,尚有《亻刍梅香骗翰林风月》,叙白敏中与裴小蛮的爱情故事。中间赖婢女樊素为之作合,颇类《西厢记》中的红娘。全剧用樊素主唱,此丫头伶俐聪明而常掉书袋,较之红娘,大为逊色。此剧历来评者谓摹拟《西厢记》,蹈袭太多。
郑氏尚有《王粲登楼》一剧。说蔡邕以女许王粲,惟粲未成名,故意激之,使曹植作书荐之于刘表。粲失志他乡,与许达登楼赋诗,思念故乡及老母。主题点在第三折。许王对白,都用骈偶词句、七言诗句,并有长篇七言诗,许达所唱《捣练歌》。王粲的〔鹧鸪天〕词云:
一度愁来一倚楼,倚楼又是一番愁。西风塞雁添愁怨,衰草凄凄更暮秋。情默默,思悠悠,心头才了又眉头。倚楼望断平安信,不觉腮边泪自流。
或谓词自佳,但伤纤弱,不合王粲身份耳。大概此亦现成之词,非郑公自撰也。其下曲文〔粉蝶儿〕、〔醉春风〕反较老辣。〔迎仙客〕、〔红绣鞋〕为抒情佳曲:
〔迎仙客〕……十二栏干,栏干在天外倚。我这里望中原思故里,不由我感叹酸嘶,越搅的我这一片乡心碎。
〔红绣鞋〕泪眼盼秋水长天远际,归心似落霞孤鹜齐飞。则我这襄阳倦客苦思归。我这里凭栏望,母亲那里倚门悲,争奈我身贫归未得。
此剧题目虽好,写得比较平庸,文词靡弱,不能代表王粲的气慨与建安时代,不过为一般文人抒写牢骚耳。末以粲得授天下兵马大元帅,而与蔡女成婚团圆作结,亦为庸俗。
刘叔雅(文典)谓:粲,汉人,只堪以乐府或楚辞一类文章写之,绝不能以元代之杂剧体裁写也。此词用之落魄之文人身上则可,绝不能用之于政治家之王粲耳。
二、乔吉
字梦符,号笙鹤翁,又号惺惺道人。太原人。久居杭州。有题西湖〔梧叶儿〕百篇,名公为之序。(在)江湖间四十年,欲刊所作,竟无成事者。至正五年二月(1345),病卒于家。其生卒年应为(1280?—1345)。
乔吉以散曲著名,亦作杂剧,今存《扬州梦》、《两世姻缘》、《金钱记》三剧。三本都是才子佳人故事,取唐代诗人故事,加以改编,写文士风流。以《两世姻缘》较佳。
散曲有《惺惺道人乐府》、《文湖州集词》、《梦符小令》三集。任讷为辑得《梦符散曲》,小令近二百首,套数十套。乔吉散曲与张可久齐名。甚至有人(李中麓)谓散曲中乔张,犹诗中李杜云。此比喻不甚确切。有人(王骥德)认为元曲的李杜,应是王实甫与马致远,而乔张乃长吉义山。惟王实甫不以散曲著名,马致远散曲亦不如乔张丰富。
乔吉散曲风格是把俗曲文雅化,潇洒蕴藉。如〔水仙子〕《寻梅》、《廉香林南园即事》等。
〔水仙子〕寻梅
〔水仙子〕廉香林南园即事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