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门之杨,其叶牂牂。昏以为期,明星煌煌。
东门之杨,其叶肺肺。昏以为期,明星皙皙。
《毛诗序》云“东门之杨,刺时也。婚姻失时,男女多违。迎亲,女犹有不至者。”这种解释,打上了儒家“美刺”说的深刻烙印。正如把《周南·关睢》说成是“后妃之德”一样,显系穿凿附会之词。其实,它和《关睢》都属恋歌,它们从不同侧面反映了青年男女的爱情生活。
《东门之枌》写“贻我握椒”的定情,《东门之池》写“可与晤语”,“可与晤言”的蜜恋,都洋溢着一种欢乐的气氛。这两位诗人都享受了爱情的甜蜜,而《东门之杨》的作者即品尝了约会失望的苦涩。
本诗共两章,均以“东门之杨”开首,点明约会地点是在东门的杨树底下。“其叶牂牂”,“其叶肺肺”,是从杨树着笔,不仅描绘出杨树的枝繁叶茂,而且摹拟出风吹树叶的阵阵声响,渲染出幽静宜人的环境气氛。在一个微风拂面,树叶沙沙的黄昏,一位青年心中翻滚着爱的波涛,滞立在白杨树下,等待着心爱的姑娘来到身旁,共赏美景,共度良宵。这一恬静温馨的意境,激发了后代许多诗人的创作美感,为人们所交口称誉的“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欧阳修《生查子》)就是其中的佳句。
但是,本诗中这一类好的意境在给作者片刻的美感享受之后,接着而来的却是绵绵不断的失望不安,焦急埋怨。夕阳西下,黄昏来临,姑娘没有按时如约而来,诗人开始不安起来,他来回不停地走动,不时朝姑娘将要出现的方向张望。此时此刻,那风吹树叶的沙沙声,犹如青年心中发出的声声爱的呼唤,呼唤着心上人快快到来。又有多少次,他误以为这是姑娘轻盈的脚步声而喜出望外啊!然而,等待他的却是一次又一次的失望。夜幕渐渐笼罩了大地,长庚星出现在西方的天空,它同情他眨着眼睛,注视着青年孤独踯躅的身影。夜更深了,四周一片寂静,惟有风声夹着叶儿的沙沙声和青年阵阵的叹息声在广袤的宇宙间回荡。此时他的心情已由失望转而近于绝望,焦虑之中又掺入了几分埋怨,他横下一条心:不见姑娘,决不离去!作者怀着一种又爱又急又怨的复杂心情。等啊等啊,直等到启明星在东方闪光,姑娘那熟悉美妙的身影始终没有出现。白杨树下,只有失魂落魄的小伙子呆呆地站立在那儿。想到这儿,我们不禁被青年的痴情所感动。
《诗经》中有不少篇章反映了未见情人的失望心情。《邶风·静女》用“爱而不见,搔首踯躅”之句,生动形象地刻画出小伙子不见心上人到来时那种抓耳搔腮,急促不安的神情。而《郑风·子衿》在描写姑娘一次次登上城楼等待情人未能如愿时,发出了“一日不见,如三月兮”这样强烈的爱情呼声。这首诗,并没有对人物心理的直接描写,而是巧妙地借时间的推移,也就是从黄昏到深夜再到第二天黎明,把作者自己约会失望焦灼的心情刻画得十分深沉。
这首诗,画面描写很美,然而弥漫在全诗中的感情却是忧郁的,可谓“语丽情悲”。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