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穰侯列传第十二·昭王三十二年[1],穰侯为相国,将兵攻魏,走芒卯[2],入北宅[3],遂围大梁[4].》鉴赏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史记·穰侯列传第十二·昭王三十二年[1],穰侯为相国,将兵攻魏,走芒卯[2],入北宅[3],遂围大梁[4]。》鉴赏

梁大夫须贾说穰侯曰[5]:“臣闻魏之长吏谓魏王曰[6]:‘昔梁惠王伐赵[7],战胜三梁[8],拔邯郸[9];赵氏不割,而邯郸复归[10]。齐人攻卫,拔故国[11],杀子良;卫人不割,而故地复反。卫、赵之所以国全兵劲而地不并于诸侯者,以其能忍难而重出地也[12]。宋、中山数伐割地[13],而国随以亡。臣以为卫、赵可法[14],而宋、中山可为戒也。秦,贪戾之国也,而毋亲[15]。蚕食魏氏,又尽晋国[16],战胜暴子[17],割八县[18],地未毕入[19],兵复出矣。夫秦何厌之有哉[20]! 今又走芒卯,入北宅,此非敢攻梁也,且劫王以求多割地[21]。王必勿听也。今王背楚、赵而讲秦[22],楚、赵怒而去王[23],与王争事秦,秦必受之。秦挟楚、赵之兵以复攻梁,则国求无亡不可得也。愿王之必无讲也。王若欲讲,少割而有质[24];不然,必见欺[25]。’此臣之所闻于魏也,愿君(王)之以是虑事也[26]。《周书》曰[27]‘惟命不于常[28]’,此言幸之不可数也[29]。夫战胜暴子,割八县,此非兵力之精也,又非计之工也[30],天幸为多矣[31]。今又走芒卯,入北宅,以攻大梁,是以天幸自为常也[32],智者不然[33]。臣闻魏氏悉其百县胜甲以上戍大梁[34],臣以为不下三十万。以三十万之众守梁七仞之城[35],臣以为汤、武复生[36],不易攻也。夫轻背楚[37]、赵之兵,陵七仞之城[38],战三十万之众,而志必举之[39],臣以为自天地始分以至于今,未尝有者也。攻而不拔,秦兵必罢[40],陶邑必亡[41],则前功必弃矣。今魏氏方疑[42],可以少割收也[43]。愿君逮楚[44]、赵之兵未至于梁[45],亟以少割收魏。魏方疑而得以少割为利,必欲之,则君得所欲矣[46]。楚、赵怒于魏之先己也[47],必争事秦,从以此散[48],而君后择焉[49]。且君之得地岂必以兵哉!割晋国,秦兵不攻,而魏必效绛安邑[50]。又为陶开两道[51],几尽故宋[52],卫必效单父[53]。秦兵可全[54],而君制之[55],何索而不得,何为而不成[56]!愿君熟虑之而无行危[57]。”穰侯曰:“善。”乃罢梁围。

【段意】 写魏冉将兵攻魏,围大梁,经魏大夫须贾劝 阻,乃罢梁围。须贾说词,有五层意思:一为以“闻于魏之事”(即效法卫、赵,而以宋、中山为戒,拒绝割地;即使讲和也以少割而有质为前提)提供参考,意在少割收魏则可;二为引《周书》之言,说明天幸不可数也,侥幸之心不可存,意在适可而止;三为魏以全力守城,不易攻也,意在知己知彼;四为攻而不拔,退而失陶邑,前功尽弃,意在劝阻强攻;五为趁楚、赵援兵未至而少割收魏,从散约败,各个击破,何索而不得,何为而不成,意在不用兵而达到目的。说得有理有据,魏冉称善,乃罢梁围。

注释

[1]昭王三十二年:下文言此年穰侯攻魏,走芒卯,按《白起列传》此事在昭王三十四年。[2]走芒卯:赶跑了魏相芒卯。[3]北宅:邑名,即宅阳,在今河南荥阳西南。[4]大梁:魏都,在今河南开封西北。[5]梁:即魏。公元前361年,魏惠王由安邑迁都大梁,故魏也称梁。须贾:魏国的中大夫(掌议论之官)。说(shui):劝说。[6]长(zhang)吏:地位较高的官员。魏王:指魏安釐(xi)王,公元前276—前243年在位。 釐,通僖。 [7]梁惠王:即魏惠王魏䓨,公元前369—前335年在位。 [8]三梁:地名,即南梁,在今河南临汝西。[9]邯郸:赵都,在今河北邯郸。[10]以上二句说,赵王宁投降不割地,邯郸终于保全。下文言攻卫,大意相同。[11]故国:指卫国国都楚丘,在今山东曹县东。下文“故地”同此。[12]重出地:以出地为重,意谓坚决不割地。[13]宋、中山:皆国名。数(shuo)伐割地:屡遭讨伐而割地。[14]法:效法。[15]毋亲:不可亲近。[16]尽晋国:割尽魏地。晋国,此处指魏国。因韩、赵、魏三家分晋,晋亦可单指魏。[17]暴子:韩将暴鸢(yuan)。[18]割八县:指韩国割八县。[19]毕:全。[20]厌:通“餍”,饱;满足。[21]以上二句说,这次秦的意思不是要占领魏都大梁,而是要胁迫你要求多割地。[22]背:背弃。讲:议和。[23]去:背离。[24]少割而有质:要少割地,并要求秦国派遣人质。[25]见:被。[26]以是虑事:用这件事(臣之所闻于魏)来考虑今日秦围大梁之事,即以此事作为参考。[27]《周书》:书名,即《逸书》。[28]惟命不于常:天命不是固定不变的。[29]此句说,这是说幸运机遇是不可能多次遇到的。[30]计之工:谋略巧妙。[31]天幸为多:多半靠运气好而已。[32]此句说,这是把运气当做常数。[33]不然:不这样想。[34]此句说,我听说魏国调遣全国一百个县的精兵来守卫大梁。[35]仞:周制,八尺为一仞。[36]汤:商汤王。他灭夏桀,建立商朝。武:周武王。他灭商,建立西周王朝。二人代表贤明君主或本领高强的统帅。[37]轻背:轻易地背弃。[38]陵:登上。[39]举:攻克。[40]罢:同“疲”。[41]陶邑必亡:魏冉封邑定陶,与赵之东境为邻,秦军攻魏若战败撤退,则陶邑必被魏伐而亡。[42]方疑:正处于犹豫之中。[43]此句说,可以用少割地的方式收服它。[44]逮:及;趁。[45] 亟:急。[46]此句说,那么你的愿望便达到了。[47]先己:先于自己(与秦讲和)。[48]从(zong)以此散:合纵因此解散。从,同“纵”,合纵联盟。[49]后择:然后再选择新的对策而灭之。[50]效:献出。绛(jiang):魏邑,在今山西侯马东北。安邑:魏故都,在今山西夏县西北。以上三句,言秦兵不攻而可得晋、魏之地。[51]为陶开两道:魏效绛与安邑,则两道通于陶。故宋及单父是南道,绛与安邑为北道。一说指河西、河东两道。[52]几尽故宋:几乎可以完全占有宋国旧地。[53]单父(shan fǔ):邑名,在今山东单县东。 [54]全:保持完整。 [55]此句说,而您可以控制整个局势。[56]以上二句说,还有什么要求不能达到,有什么行为不能成功呢。[57]无行危:言莫行围梁之危事。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