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乌鸡国》解说与赏析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西游记·乌鸡国》解说与赏析

这段情节见于《西游记》第36至39回。

首先,孙悟空利用八戒自私图利的心理特点,采取“骗激”的手段,以取宝为由,让他下井驮出了国王的尸体。八戒因上了悟空的当,很吃亏,遂撺唆唐僧念咒,逼悟空于阳世间医活国王。悟空便只得纵筋斗云,来到三十三天之上离恨天兜率宫内太上老君处求丹。老君深知悟空的本领,不敢着实得罪,稍作刁难后,即送给悟空一粒“九转还魂丹”。悟空得丹即回,并运气输丹,救活了乌鸡国国王。国王还阳后,即扮为一道,随取经队伍一同来到了乌鸡国国都。

在乌鸡国朝廷,以悟空为主角的取经队伍向假国王展开了智与力的斗争。在智斗中,假国王尽管狡猾,却连吃败仗。当孙悟空揭穿了其丑恶史后,他只得逃出金銮殿。悟空又同妖魔展开了力的较量。战经数合,妖魔抵不住猴王,“摇身一变,即变得与唐三藏一般摸样,并搀手,立在阶前”。悟空赶上,看见“一样两个唐僧,实难辨认”,无法下手。悟空埋怨八戒,八戒嘲笑悟空说:“哥啊! 说我呆,你比我还呆哩! ……你且忍些头疼,叫我师父念念那话儿,我与沙僧各搀一个听着。若不会念的,必是妖怪,有何难也?”悟空由此深受启发,即请师父念起紧箍儿咒。妖怪确实不会,陪着胡哼乱哼。八戒趁机举钯就筑,妖怪踏着云头逃走。悟空起在云霄,看得分明,“正欲下个切手”,文殊菩萨来收服妖怪了——此怪原来是文殊的座骑狮猁王。

这段故事最具有诗意的是用谐谑的笔调来描写的悟空、八戒救出乌鸡国国王的情节。为了取得斗争的胜利,首先要设法救活乌鸡国国王。于是,作者根据孙悟空和猪八戒的性格特点演出了一场好戏。悟空诱骗八戒说,那妖精有件宝贝,我们明日进朝,不免与他争敌;倘那怪执了宝贝,降倒我们,反成不美。我想不如先下手,咱们一起去偷他的来。八戒信以为真,自然乐意去,但先决条件是宝贝偷来要给他自己,“到那无济无生处,可好换斋吃”。悟空说:“老孙只要图名,那里图甚么宝贝,就与你便罢了。”经悟空一骗,八戒来了兴头。他们兄弟两人,一个“图名”,一个“贪利”,两相比较,各自性格极为突出,到了御花园,悟空即指使八戒动手动嘴,除芭蕉、拱泥土,掀石板,最后下到井底去。八戒在井底知道受骗了,但只得驮着国王的尸体出井来。回来的路上,八戒心中暗恼,算计要报复行者。便要行者当即救活死人,并撺唆师父念起紧箍儿咒。唐僧听信八戒的话,真的念起来。悟空答应阳世间救活国王,但又反过来想点子捉弄猪八戒,让他守着尸体哭。如此,两人各具心理,各有奇谋,演出一幕幕热闹有趣的活剧,为小说增添了浓重的喜剧色彩。

孙悟空要医活国王,需到太上老君处讨要“九转还魂丹”。讨丹又是一个小小的喜剧场面。悟空与老君刚见面,老君就吩咐看丹的童子:“务要仔细,偷丹的贼又来也。”作者用一句话勾起了读者对孙悟空大闹天宫时的记忆。接着孙悟空又以调侃的欲擒故纵的方式逼老君交出仙丹。老君也深知骗他,得罪他是不行的,所以又把他喊回来,悟空趁机吐露出真心话:“老官儿,既然晓得老孙的手段,快把金丹拿出来,与我四六分分,还是你的造化哩;不然,就送你个皮笊篱——一捞个罄尽。” 终于老君送了一粒仙丹。比起大闹天宫时,悟空又多了几分机智,可见当了和尚的孙悟空,性格在统一中又有所发展。

国王救活了,他出于感激,要拜谢唐僧。唐僧的态度是:“陛下,不干我事,你且谢我徒弟。”悟空的态度是:“师父说那里话?常言道: ‘家无二主。’你受他一拜儿不亏。”这里写的是对一件事两人所持的不同态度,小小的情节,耐人寻味,感人肺腑:唐僧身为取经队伍的领导,他不肯无功受禄,谁的功劳记在谁的头上,是贤明的;悟空作为取经队伍中最有才能,贡献最大的一员,他有明确的“领导意识”和整体观念,决不动摇唐僧的“核心”地位,在任何艰难困苦的条件下,他总是自愿地、努力地去“补台”,尽心履行“辅助者”的职责。

比乌鸡国出现两个国王更有趣的是,作者于故事最后写了两个唐僧,一真一假,一模一样。悟空分辨不出,无法下手,亏八戒想出了让两个唐僧念紧箍咒的主意以辨真假。既为情节发展增添了曲折美,并为以后真假美猴王的一系列情节作了预演。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