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红丝》介绍|赏析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赛红丝

清本衙藏版本《赛红丝》扉页书影

清本衙藏版本《赛红丝》正文书影

清代白话长篇才子佳人小说。十六回。不题撰人。或谓作者即天花藏主人。成书于清初。

现存主要版本有清本衙藏版本,藏国家图书馆、大连图书馆、法国巴黎国家图书馆。1981年春风文艺出版社“明末清初小说选刊”排印本衙藏版本,1985年台湾天一出版社“明清善本小说丛刊”、上海古籍出版社“古本小说集成”影印本衙藏版本。

山东东昌府武城县有一个秀才,姓宋名石,表字古玉。为人豪爽多才,娶妻皮氏。平素看不起性格窝囊的小舅子皮象。丈人去世后,皮象也曾欲巴结姐夫,无奈宋古玉意图疏远,两家遂少有往来。宋古玉的姐夫贺秉正举荐他到裴府作西宾。一日,皮象偶得机会,请古玉吃饭,哪知古玉的朋友也随其而至。众人饮酒作诗,好不快活,皮象却因破费许多银钱而心疼。他发誓再不与古玉来往。偏偏古玉不知趣,赏菊归来后,带着朋友又来到皮象家,皮象避而不见,气得古玉大骂。皮象恼羞成怒,和朋友屠才商量陷害古玉之策。

古玉回到家中,正与朋友议论贺秉正所荐之事,忽有公人上门,锁他来到公堂。原来,屠才得了皮象的银子,买嘱强盗诬陷古玉为窝主。古玉百般分辩,终无济于事,受尽酷刑,被屈打成招,下在了大牢。众秀才不相信古玉是强盗,纷纷前来探视,又涌上大堂为古玉鸣冤。糊涂通判索性将此案搁起。贺秉正并不知舅子有难,见其不来赴荐,遂又觅常秀才为裴府西宾。其实这常秀才是个平庸之辈,裴府少爷裴松天性聪明,使常秀才时时有出丑之险。于是带了财物求教于白孝立,得其指点,勉强对付裴松。

自古玉坐牢,家中一切均是妻子皮氏操持。生活无以为计,宋娘子只好让儿子宋采卖书度日。不久,家中柴粮告尽,宋娘子走投无路,命儿子向皮象求助。岂料求助不得,反引来皮象一顿数落。宋采气不过,痛骂亲娘舅,皮象对他大打出手。为了永绝后患,皮象和屠才计议欲买通朱禁子害死古玉。朱禁子得财正待下手,恰逢蔺太爷查案,审明案情,将屠才、朱禁子重打四十,同皮象一起打入牢中。宋古玉获释回家,夫妻父子大团圆,悲喜交加。众秀才亦来给他接风。宋家此时一贫如洗,古玉遂同妻子卖掉房产,前去依附姐夫贺秉正。

古玉一家来到贺府正赶上贺秉正五十大寿,裴夫人请常秀才代写一篇贺寿文。此时偏逢白孝立不在,常秀才急得团团转,情急之下于裱匠店买了一篇。裴松送到贺府方知是抄袭之作。为了不误裴松前程,贺秉正辞掉庸师命古玉继任。古玉父子遂来到裴家。裴夫人知古玉是贺秉正的舅子,日用饮食,格外上心。古玉见裴松资智在自己儿子之上,也十分欢喜。裴松对古玉十分敬重。为了表达感激之情,裴夫人下帖请宋家母女过府一聚。酒席上,裴小姐对宋古玉之女宋萝一见倾心,彼此慕对方才情。裴夫人爱宋小姐,宋家母女亦深赞裴小姐之美,两家都存了婚姻之念。贺秉正得知,产生了做媒之意。在他的邀请之下,宋古玉并二徒,裴氏母女,宋家母女并贺夫人齐聚贺府。酒至半酣,贺秉正命四个少年人以《赛红丝》为题,各赋七言律诗一首。四个孩子的作品各有妙处,深得贺秉正赏识。裴松、宋采见了二女之诗亦各自高兴。在一片欢乐之中,贺知府为两家儿女订下了婚姻。从此,宋古玉辅导子婿更加认真。秋试之日来临,古玉父子归乡赴考,裴松亦打点行李登程。

古玉回到家乡应试,高中第三名。一时间,许多人上门巴结。消息传到贺府,贺秉正决定携妻儿共同返回山东,与古玉一家作伴。裴夫人千恩万谢,治酒为他们送行。刚刚返乡,忽然有旨将贺秉正补了湖广武昌知府,贺秉正不敢停留,即刻与家人同去上任。当初曾狼狈而逃的常秀才嫉妒古玉,与白孝立合谋,假借裴夫人之口写了一首诗,讽刺宋家攀龙附凤。事情传到宋采耳中,果然气得浑身发抖,倒是妹子宋萝多了一个心眼儿,觉得这其中肯定有问题,嘱咐哥哥不可过信传言,应留心查访。

常秀才同白孝立议定,又以古玉口吻给裴家写信,回绝亲事。裴氏母子和宋采一样上了圈套,大骂宋古玉忘恩负义。惟裴小姐心中生疑,提醒母亲和哥哥勿要轻怒,免生误会。宋古玉选入翰林,亲朋好友皆有礼物以示庆贺,唯独裴家音信皆无。古玉非常不解,思之再三,多方打听,方知亲事出了岔子。便托汝宁知府查询此事,府尊回忆前事,疑窦顿生。那裴松因恼宋家无情,自己发奋读书,三场科考下来,中了举人。众人见他少年得意,谁不爱慕,提亲之人踏破门槛。裴松一一拒绝。宋采亦中了举人,与裴松同朝为官,但各人心怀往事,并不亲热。

贺秉正在湖广平贼有功,升任少卿。与古玉相见,听说婚姻有变,大为惊讶。此时白孝立上门自首,讲明事情原委。古玉如梦方醒,心中大怒。贺秉正决心严惩常秀才。白孝立发觉自己的努力并没有换来任何好处,便同常秀才逃至山东,来到监中挑唆皮象企图再次陷害古玉。然而皮象得古玉不弃,出状脱罪,正心存感激,他假意应承,暗中通知宋家来拿二人。在尚书的主持下,白孝立与常秀才各服其罪,杖责三十,发配三年。宋、裴两家,误会尽释,两对儿女奉旨成婚。皮象出狱后,以舅爷的身份参加了他们的婚礼。古玉夫妇不计前仇,相待如初。众人皆大欢喜,传为一段佳话。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