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遇乐
李清照
落日熔金[1],暮云和璧[2],人在何处[3]?染柳烟浓[4],吹梅笛怨[5],春意知几许[6]?元宵佳节,融和天气,次第岂无风雨[7]?来相召[8],香车宝马,谢他酒朋诗侣。
中州盛日[9],闺门多暇[10],记得偏重三五[11]。铺翠冠儿[12],捻金雪柳[13],簇带争济楚[14]。如今憔悴,风鬟雾鬓[15],怕见夜间出去[16]。
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
【赏析】
在南宋小朝廷偏安一隅,国破家亡的历史时期,临安城内的元宵节却大肆铺陈。在这种情况下,词人写下了这首情辞凄婉、感情哀艳的名作。全词以一幅色彩绚烂的晚情图渲染节日的气氛,而心情却是另一幅山河破碎、人在何处的悲凉图景。绿柳葱郁的春色与幽怨的笛声,反映着词人内心的矛盾与痛苦。上阕的起笔两句着力描绘元宵节夕阳的绚丽,对仗工整,辞采艳丽,而下文的“人在何处”却来了个时空大转换,是一声充满迷惘与痛苦的长叹,紧接着的“次第岂无风雨”和对盛会的推却就顺理成章了。下阕以回忆东京元宵节的繁华、热闹,反映当时人们心情愉快与无拘无束。“铺翠冠儿,捻金雪柳,簇带争济楚”几句,写词人在元宵节的晚上,同闺中女伴戴上嵌插有翠鸟羽毛的帽子和金线丝制成的雪柳,无忧无虑。可“如今”二字将幸福的回忆折断,“如今憔悴,风鬟雾鬓,怕见夜间出去”。经历国破家亡,夫亡亲逝,词人已是蓬头的老妪,晚景凄惨悲凉,哪还有游玩和赏灯的兴致,只有独坐帘下,孤灯孑影,听着那醉生梦死者的欢歌笑语。这里以乐景衬悲哀,看来国破家亡的苦涩只有自己慢慢咀嚼了。全词情真意切,字字血,声声泪,难怪在词人去世一百余年以后,南宋爱国词人刘辰翁在读此词时尚“为之涕下”。
【注释】
[1] “落日”句:夕阳如熔化的黄金,灿烂绚丽。
[2] “暮云”句:傍晚的云彩聚和在一起,似美丽的璧玉。合璧,两个半圆形的璧玉合在一起。
[3] “人在”句:意即我这是在哪里呢。人,指李清照自己。
[4] “染柳”句:暮色下的柳色愈见浓烈。
[5] “吹梅”句:笛子吹出《梅花落》曲调。
[6] 几许:多少,几分。
[7] 次第:转眼之间。
[8] 召:邀请。
[9] 中州:旧时称河南省一带为中州。
[10] 闺门:贵族妇女。
[11] 三五:即正月十五。
[12] 铺翠冠儿:饰有翡翠羽毛的帽子。
[13] 捻金:金线捻丝。雪柳:即绢花制成的饰物。
[14] 济楚:整洁、漂亮的样子。
[15] 风鬟雾鬓:苏轼《题毛女真》诗:“雾鬓风鬟木叶衣。”
[16] 怕见:懒得见。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