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青年时起义归附南宋,主张抗金。65岁时还出任镇江知府,壮心不已。一生创作了大量的词作,风格以豪放为主。有《稼轩长短句》等传世。醉里:是作者在醉里,带着几分酒意的意思。媪:老年妇女。无赖:无聊,没有事情做。
入选理由:
任何人读后都一定会难忘这一幅人情自然,社会祥和的乡村风俗画。
诗词赏析 真实见闻才能写得如此生动。词中有“吴音”二字,那就是在吴地的见闻,即今江苏长江以南一带的所见所闻。根据作者的经历,他率领起义军南下之后,南宋朝廷授予他江阴签判官,江阴即今江苏江阴市,正在长江以南。作者在那里为官几年后漫游吴楚各地,本篇大概就是这一时期写的。另外,初到一陌生之地,对当地的语音方言印象最深。作者是北方人,听到南方的吴音就感到很新鲜,也可说明本篇是这一时期的作品。
上阕写一户在溪边居住的人家,他们住的低矮的茅屋,屋旁溪边长满青草,显然是农家。然后就一气而下全写人,从老写到少。先是老夫妻在交谈,醉意朦胧的“我”听他们说的话像音乐一样悦耳,尽管不懂意思,但却可以感受出那语调之亲切。这也透出作者对人民的情感倾向:爱人民。下阕接写他们的三个儿子,老大在干农活,给豆苗除草;老二正在编织鸡笼,也为家庭干活;小儿子最有趣,因年龄太小而没事可做,只有在溪边躺着,还一边剥着莲米。这些很可能是作者看到的真实情景,不过小儿子天真憨态的特写镜头却特别可爱,可以成为永恒的文学形象。
词的韵脚很密,句句押韵,作者又借用古代民歌写“大妇、中妇、小妇”的连贯句式,于是就有接连不断的画面映入眼帘,如同电影镜头一样联系紧密。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